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杨回首忆扬州

扬州三湾景如画 王宏伟 摄
  □周秀芳   高玉璞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那一年,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孟浩然与李白在黄鹤楼告别,乘船去扬州。扬州因中国大运河眷顾,在唐代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美誉。

  积淀着半部中国史、分外垂青扬州的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宛如一条玉带,蜿蜒于华夏大地,勾勒出尘封的历史画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千年运河桨声灯影,扬州与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愫。扬州是大运河的原点城市。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流经京、津、冀、豫、鲁、苏、浙、皖8个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因“运”而生,因“运”而盛的扬州与大运河同龄。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逐鹿中原,在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运河,引长江水入淮河,称邗沟,成为中国大运河的发祥地。后来,吴国在这里建起了邗城,是扬州属地最早的城市。

  邗沟,像被吴王埋在大地的种子,在历史的沉淀中逐渐成长。一百多年后,隋炀帝为了方便把扬州的东西运到都城洛阳,对邗沟进行南北扩伸和连接。以洛阳为中心,运河以“Y”字形东北抵涿郡、东南延伸至江南,在历史上实现第一次全线贯通。

  邗沟沟通江淮,纵贯南北,扬州顺理成章坐上了“大运河第一城”的交椅。千百年来,大运河是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在古代,大运河是流金淌银的交通命脉,是连接中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隋唐时,大量的丝绸通过海上通道出口,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后来又称“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而扬州,始终是连接这些海路与陆路的“红娘”。今天,大运河沿线八省扛起全国近一半经济总量的担子。大运河还像条金项链,串联起燕赵、中原、齐鲁、楚汉、淮扬、金陵、吴越等众多文化圈。

  流淌的河水、忙碌的船舶,千年古河所经之处,不仅有旖旎风光,还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因水而兴、缘水而发的扬州,地势北高南低,上游来水直泻难蓄,船行至此常常搁浅。这一难题在明代万历年间被扬州知府郭光复解决,他开挖新河,将200米长的运河直道改为1800米的“几”字河湾,既可以蓄积河水、抬高水位、便于行船,还能保障船运安全。“三湾抵一坝”的智慧,诞生了今天著名的国家4A级“运河三湾”景区。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眼下正是扬州最美的季节,在运河畔的三湾生态文化公园,领略“青山隐隐水迢迢”的古典园林韵味,这里是市民享受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的打卡地。景区内,碧水蓝天间,亭台轩榭、步道连廊、抱柱楹联精心点缀,芦苇荡、杉树林、亲水道,构成一幅诗意画卷。

  时光回望,运河三湾段因漕运功能逐渐退化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度成为工业区,导致运河水质恶化。2015年6月,三湾启动生态修复工程,关停、搬迁工业企业,退耕、修复湿地。2018年,运河三湾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

  三湾景区旁是著名的大运河博物馆,上万件文物讲述着2500多年中国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从河南开封提取的汴河老河道剖面,全长25.7米,高8米,整整占据了一面墙,上面清晰地标注着自隋唐至明清的地层,见证着运河的发展和变迁;27吨的南宋砖瓦窑,原汁原味地诉说着运河对两岸人民的厚爱;长7.5米的兖州府镇水铁剑和镇水铜牛,和风细雨地向人们讲述着是古人治理运河河道的故事……

  一望青青青不断,绿杨回首忆扬州。扬州是座有“嚼劲”的城市,有繁华的人间烟火,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更有令中国人自豪的精神坐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北国风光
   第07版:乌海
   第08版:阿拉善
   第09版:兴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收藏
   第12版:公益广告
赛马之恋
绿杨回首忆扬州
科尔沁, 那个叫白辛的地方
草原白蘑
寂静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