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红火紫烟,今日科技焕新。初夏时节,在赤峰高新区东山工业园区赤峰云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处处一派繁忙。“今年工信部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级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赤峰云铜被评为国家级铜冶炼行业能效‘领跑者’。”赤峰云铜技术中心负责人高俊明说出这个称号,满是自豪。
成绩源于付出,走入这家科技满满的智慧工厂,能够切实感受到工业发展的蓬勃动力,科技创新真的让“有色”变“出色”了。
降低能耗、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在熔吹炼车间,一项名为“赤峰双炉连续炼铜技术”的工艺被运用到铜精矿——粗铜连续冶炼的全过程,这是赤峰云铜在国内率先淘汰PS转炉后成功研发的新工艺,将一台新型双侧吹熔池熔炼炉和一台多枪顶吹连续吹炼炉通过溜槽连接,经连续作业即可生产出含铜99%左右的粗铜。
“这项技术已经取得国家专利,能耗水平是国家铜冶炼综合能耗标准的三分之一。”高俊明表示,目前已有包括刚果(金)的卢阿拉巴省和我国广西、辽宁等6家国内外铜冶炼企业采用了这项专利进行冶炼作业,实现了专利工艺外输。
科技赋能炼铜不光在炼,企业处处可见科技的力量。在火法厂精炼车间的圆盘浇铸机,滚烫的铜水由溜槽进入中间包,依照模板形成一块块阳极板。“这里运用到了自动提取机,可以将阳极板自动进冷却水槽进行冷却。”■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熔吹炼车间作业经理郎志辉告诉记者,科技在车间无处不在,是现代炼铜的核心。
在电解厂车间,一辆专用吊车正把刚出槽的阴极铜吊运至机组的输入线一端,多台机器人伸展臂膀,把洗涤后的高纯阴极铜与永久不锈钢阴极板抓取分离,经排板、回槽、堆垛、全自动打包等工序,阴极铜最终被运送到了成品区……这就是电解厂阴极剥片机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场景。“这几台机器人是从德国引进,机械手取代人工,效率大大增加。”赤峰云铜电解厂副厂长赵泽明介绍,目前整个电解车间几乎成为“无人车间”,通过几名技术人员操控即可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1498.78万元,是云铜2022年的科技研发支出,2023年这个数据来到了1700余万元,赤峰云铜的科技创新力度持续不减。在科技引领下,今年赤峰云铜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了年初计划,其中电解铜完成了11万吨,完成了年度目标26%。
赤峰云铜是赤峰市创新引领冶金产业发展的缩影,今年3月,赤峰市委书记万超岐在调研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企业时,提出“创新是企业发展第一动力,要建设创新平台,加强产品研发,强化技改升级,促进传统产业的现代化”的具体要求,为赤峰市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确定了创新目标方向。
作为“打造集群”“建设基地”的重要实践者,赤峰高新区承担着推动冶金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重任。“我们将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把科技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抓住机遇为赤峰打造千亿级冶金产业集群贡献科技力量。”赤峰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国刚表示,将不断提高“高、新”成色,推动赤峰高新区晋升国家高新区的目标尽快实现。
目前,赤峰市已经成立铜铝产业链专班,助力冶金产业实现进一步发展。“跨部门、跨地区成立铜铝产业链专班是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创新实践,是构建特色产业集群的核心方法,也是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赤峰市政协副主席、铜铝产业链链长郭玉强表示,赤峰市将围绕1条铜铝产业链、形成1个专班工作方案、搭建1个高效能承接平台、设立1个产业基金、引进1批引擎性项目、定制1套个性化政策、组建1个产业联盟、举办1个年度论坛、锻炼1支专业队伍这“九个一”来细化深化铜铝产业链精准招商和项目落地工作,把铜铝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为实现赤峰市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
心有所向,路必不远。在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势强劲足之际,赤峰市将深入实施延链补链、矿业振兴、探矿增储、“飞地经济”等战略,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擦亮“中国有色金属之乡”这块金色招牌,用科技力量赋能赤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