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行相资以为用

  【出处】

  (明末清初)王夫之《礼记章句·中庸衍》

  【原典】

  诚明相资以为体,知行相资以为用。唯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其效,故相资以互用。则于其相互,益知其必分矣。同者不相为用,资于异者乃和同而起功,此定理也。

  【释义】

  明末清初学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倡导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王夫之在批判陆王心学及程朱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辩证知行观。他说:“知行相资以为用。唯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其效,故相资以互用。”相资:互相凭借。意思是:知与行都有自己的功效,两种功效互相凭借才能发挥作用。王夫之认为知与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而又提出“繇(由)知而知所行,繇(由)行而行则知之”,指出知行辩证统一关系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过程。

  为力纠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重知不重行的流弊,王夫之的知行观突出以“行”为基础。他提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知之尽,则实践之而已。”“知而后行之,行之为贵,而非但知也。”

  知行合一要求人们将知与行相互贯通和促进,强调的是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这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根植于中国知行合一的思想沃土中,倡导知行合一,这既是对传统知行观的创造性转化,也是对科学实践观的丰富和发展。

  【启悟】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行关系,即认识与实践关系,是中国哲学的基本命题。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道出了知与行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辩证统一关系。《尚书·说命中》中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左传》中说“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都论及知行难易问题,认为求知重在运用,这说明中华民族自古就是重视践行的民族。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质和“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是党保持旺盛创造力、强大战斗力的关键所在。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敢于并善于从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在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认识指导实践,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我们用理论武装头脑,目的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肩负重大责任使命,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需要我们不仅要加强理论学习,更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在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挑战的过程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理论学习得怎么样,掌握得如何,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要在担当作为中得到体现。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做知行合一的实干家,就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主动担当作为,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总结经验,起而行之、实处用力、敢闯敢试、敢想敢干,在知行合一的实实在在行动中不断取得突破、收获精彩。

  (袁宝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3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乌兰察布
   第07版:评论
   第08版:乡村振兴
久久为功续写“绿进沙退”新奇迹
干事成败在定力
厉行节约
知行相资以为用
让盲盒经营走出盲区
以过硬作风求实实在在成效
留住端午的文化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