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盲盒经营走出盲区

  ◎木须虫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明确了盲盒经营禁售清单,为盲盒经营划出红线,促进盲盒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各类盲盒产品层出不穷,深受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盲盒经营也从主要集中于潮流玩具,快速向“万物皆可盲盒”的“盲盒+”商业模式拓展,出现了零食盲盒、文具盲盒、景区盲盒、快递盲盒等等。不可否认,作为刺激消费的一种手段,盲盒经营提升了消费的悬念感,增强了消费的趣味性与吸引力,本身有一定的合理性。

  然而,随着盲盒营销手段被广泛应用,过度消费、攀比浪费等乱象不断滋生,侵犯消费者利益,引发民众吐槽。比如,中消协此前曾发文披露,肯德基推出盲盒套餐,利用限量款盲盒销售手段,诱导并纵容消费者非理性超量购买,造成极大浪费。

  另外,媒体还曾多次曝光盲盒质量虚高、价格差的问题,动辄几百元的盲盒成本仅有几十元,甚至有消费者为抽取隐藏款盲盒花费成千上万元。此外,不少商家利用盲盒的未知性,打着物超所值的旗号,实际出售的商品多为低价次品。更有甚者将活体宠物以盲盒形式销售盈利。

  盲盒经营本质是一种商品营销活动,理应有起码的底线和边界。盲盒经营首先必须遵守法律,销售的商品要符合流通交易的法律规定,满足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等法律要求,该限则限、当禁则禁。盲盒经营还必须遵循诚信商道,盲盒有碰运气的成分,但并不等于可以欺骗消费者,除了需要确保品质之外,还必须做到规则透明,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盲盒经营必须遵从公序良俗,不能媚俗,不能助涨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除此之外,还要注重特殊群体保护,盲盒消费大军里有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甚至是8周岁以下儿童,他们并不具备自主消费的判断能力,应当对他们的盲盒消费说不。

  市场监管总局依照法律法规制定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给盲盒经营划明了边界、定下了规矩,让盲盒消除盲区,让经营不再“盲目”,真正让商品营销的悬念感趣味性维系在“增色”“丰富”的区间内,增益而不添乱,规范而不盲行。

  当然,盲盒经营不能止于划红线,关键还在于守红线。各类销售平台要做把关者,对经营售卖的盲盒进行严格审核把关,绝不能让天价盲盒、禁售盲盒混迹其中。快递公司要做拦截者,一旦发现宠物盲盒、非法盲盒等,既要拒收,更要举报。执法部门要做打击者,对逾越“红线”的盲盒经营行为,该罚的罚,该取缔的取缔,该追责的追责,使其付出应有的代价,倒逼其遵规守法。消费者也要做检举者,发现违禁行为积极向相关部门检举揭发,让违规盲盒失去销售市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3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乌兰察布
   第07版:评论
   第08版:乡村振兴
久久为功续写“绿进沙退”新奇迹
干事成败在定力
厉行节约
知行相资以为用
让盲盒经营走出盲区
以过硬作风求实实在在成效
留住端午的文化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