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论】

留住端午的文化味道

  ◎周荣光

  粽香浓、雄黄烈;龙舟竞逐、吟诗折柳;插艾条、菖蒲辟邪,戴铜钱、肚兜祈福……又是一年端阳至,又是一年粽飘香。人们体悟传统民俗,唤起文化记忆,发掘端午的符号价值,品味厚重的中华历史文化。

  端午作为传统节日,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吃粽子、悬艾草、饮雄黄酒等,含有祛病、驱邪、防毒虫的寓意;佩香囊、五彩缕、五毒兜肚等,包含着大量科学的天文、气象和物候知识;赛龙舟、敲锣鼓、投壶等习俗,象征着健身强体、竞争奋进;端午诗会、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培植爱国情怀,培育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除秽驱病的健康观。在新时代里过端午节,更要留住端午的文化味道,并赋予端午新的时代内涵,使端午文化更丰富、更立体、更有辨识度,让端午文化与新时代和谐共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自强。

  留住端午的文化味道,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挖掘、提炼和阐释端午的文化底蕴。端午节有粽子的香甜,更有文化的曼妙和精美。要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深入挖掘、广泛宣传端午所蕴含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例如,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端午文化搬进各类读物,通过讲述节日的由来、屈原的爱国故事,增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各种民俗活动,把有典型意义的端午文化载体搬进博物馆、文化馆等,在不断充实端午文化内涵中,让文脉传承历久弥新。

  留住端午的文化味道,还要重视提供新载体、赋予新内涵。传统节日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既来自于源远流长的民间传说和民俗活动,更得益于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时下移动互联成为新媒介,手机成为沟通新工具,“云见面”“云旅游”“云上逛博物馆”盛行开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传统与新潮齐展现,让节日的热闹与韵味在“云”上尽情延展。线上赛龙舟、网上包粽子、自助配香囊,打造“数字化”的端午场景,让人们沉浸式体验各地不同文化习俗。总之,只要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打造承载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就能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重放光彩。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端午等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愿景和价值追求,蕴藏着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文化的共同底色,是以文化传承创新坚定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挖掘端午这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文化富矿,留住以爱国文化、民俗文化、健康文化为代表的端午文化味,并在不断传承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就定能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3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乌兰察布
   第07版:评论
   第08版:乡村振兴
久久为功续写“绿进沙退”新奇迹
干事成败在定力
厉行节约
知行相资以为用
让盲盒经营走出盲区
以过硬作风求实实在在成效
留住端午的文化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