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钱找工作?当心掉入陷阱

诈骗140余人的犯罪团伙落网

  □本报记者  郝佳丽

  “只要花20万元就能将孩子安排到事业单位上班。”“实习完就能签正式合同。”一团伙以安排工作为名先后诈骗140余人,涉案金额高达2253余万元。日前,由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舒某等14人诈骗案一审公开开庭审理,法院将择日宣判。

  “我们这么多人的血汗钱都被骗了,孩子也白白被耽误,请检察官一定要帮我们讨回公道……”一年前,陆续有家长到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反映问题,其中一位赵先生向检察官详细讲了被骗经历:“孩子大学毕业后工作一直没有着落,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很有能力的人,自称是某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负责人。其公司有内部指标,只要花20万元就能将孩子安排到事业单位上班,直接签合同,待遇和正常编制一样……”以为帮孩子拿到了事业单位“通行证”的赵先生当场和该公司签订协议,并支付了手续费。事后,赵先生的孩子确实被安排进了某单位,并被告知实习结束就能转正签合同。可几个月过去了,合同迟迟没签,赵先生发现不对劲,找到该公司,公司却以各种理由推脱。

  就这样,舒某等人在明知没有能力为他人安排正式工作的情况下,却以能够帮助他人花钱安排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正式工作为由,采取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提档函上加盖虚假的内蒙古某集团公司人才交流中心印章,安排实习等手段,骗取被害人共计2253余万元。

  面对大量被骗家长的来访,承办检察官在安抚情绪的同时,积极与公安机关对接,依法介入侦查,确保指控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为查明每一起犯罪事实中被害人被骗经过、实际被骗数额、是否退赔等具体情况,承办检察官反复查阅卷宗,对案件细节逐一进行分析、梳理,舒某等14人犯罪团伙的人物关系、诈骗手段逐渐清晰,最终查明犯罪事实138起。通过案件会商会、联席会等形式,承办检察官多次与公安机关办案人员沟通,引导公安机关对相关证据及时提取、固定。承办检察官还主动开展补充侦查工作,赶赴外地核实、跟进被告人情况,确保取证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案件办理质效。

  “本案涉案人数众多,被害人财产损失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我们秉持办理案件与追赃挽损并重的原则,引导公安机关及时收集涉案人员资产情况等证据,建议公安机关对涉案财物及时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尽可能扩大可退赔的范围,最大限度减少群众的损失。”承办检察官介绍道。

  检察官提醒,随着高校毕业季的来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通过各种套路设下骗局。因此,毕业生一定要通过合法渠道和正规招聘网站求职,切实提高警惕,谨防掉入求职陷阱。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乡村振兴
   第06版:法治
   第07版:科技
   第08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9版:读图
   第10版:青春号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鄂尔多斯市治理酒驾醉驾有新招
守边境安宁 护草原无恙
禁毒宣传进高校
信访代办化解群众烦心事揪心事
◎一线传真
工作有态度 服务有温度
诈骗140余人的犯罪团伙落网
高效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