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首个农田碳汇开发交易试点签约并预售
本报兴安7月17日电 (记者 高敏娜)近日,兴安盟科右前旗国有资产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与北京乾碳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农田碳汇量达成首期预购买协议,实现了全区农田领域碳汇项目开发零的突破。
按照碳汇VCS标准,以现有市场交易价测算,科右前旗534万亩农田预计年均产生碳汇量59.8万吨,每年实现交易收入约2100万元。其中,首期碳汇量69.8万吨,预计交易收入2500万元。
农田生态系统既是碳源,又是碳汇,具备较强的减排固碳潜力。近年来,科右前旗围绕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利用丰富的农牧业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以农田碳汇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有效路径。
科右前旗将持续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减排固碳,通过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充分挖掘农业碳汇潜力,增加碳汇总量,做大碳汇规模,为实现农田碳汇交易奠定坚实基础。
磴口县
产业化治沙让沙漠披绿生“金”
本报巴彦淖尔7月17日电 (记者 薛来)随着防沙治沙力度的不断加大,乌兰布和的漫漫黄沙已经逐步变成肥沃土壤,漠北金爵葡萄酒庄、成万亩光伏产业园、王爷地肉苁蓉基地、圣牧高科有机牧场等一处处“生态绿洲”,傲然伫立在沙漠腹地。
近年来,磴口县充分利用乌兰布和沙漠环境中的水、土、光、热资源优势,将沙漠生态治理和沙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以产业发展带动生态建设。截至目前,磴口县发展肉苁蓉、酿酒葡萄、现代牧业、光伏发电沙产业经营主体60余家,经营面积近80万亩,产业化治沙成为加快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治理重要增长极,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目前,乌兰布和沙漠沙化土地扩展速度持续减缓,呈现出“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良好态势,210万亩沙漠披上“绿装”,磴口县林草覆盖度提高到37.2%,先后荣获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区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等荣誉。
海勃湾区
首座加氢站投入运营
本报乌海7月17日电 (记者 郝飚)日前,乌海市海勃湾区首座加氢站——中国石化内蒙古乌海石油分公司纬七街加氢站正式投入运营。今后该站将为海勃湾区氢燃料电池车辆运营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记者了解到,纬七街加氢站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设有橇体增压装置1台,也是中石化在内蒙古建设的第一座加氢站,日供氢能力达300公斤,每天可为15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提供加氢服务。目前,该站主要为海勃湾区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加注氢能,加注满氢能后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可续航240公里,真正做到零污染、零排放。接下来,中石化将以该加氢站为基础,新建氢、气、油、电、洗车、便利店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加能站,为垃圾处理、冷链用车、快递配送等多种应用情景下的氢燃料车提供服务。
海勃湾区首座加氢站的建成使用标志着海勃湾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迈出重要一步。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企业“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发展。
陈巴尔虎旗
多举措推进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工作
本报呼伦贝尔7月17日电 近年来,陈巴尔虎旗干部人事档案中心通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工作,不断提高查、借阅档案的工作效率,推动组织工作现代化管理。
扫描标准化,提升档案数字化服务质量。做好数字化前期档案审核工作,严格筛查与审核需要进行数字化扫描的档案,重点对接收的三龄两历等材料进行严格把关,对档案中短缺的材料及不规范的材料,及时联系相关单位进行补充,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同时在数字化场地安装监控设备,对数字化系统通过设置权限、密码登录等措施,确保档案数字工作标准化安全化开展;查阅规范化,提升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通过干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对需要查阅的档案信息进行权限设置,实现数字化档案定向查阅。对于需要借阅的档案,通过对内容进行权限设置和加密工具进行加密,实现借阅档案定向化管理;更新常态化,提升档案数字化工作质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并对老旧易破损的纸质材料,通过裱糊等技术加工处理,便于数字化扫描录入。对已经完成扫描的数字化档案,通过服务器和光盘等方式进行备份,避免数字化档案数据损毁丢失。 (钱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