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铸客铜鼎 能煮下一头牛

  □马小江

  藏品:铸客铜鼎。

  年代:战国。

  质地:青铜。

  规格:铜鼎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耳高36.5厘米,腹围290厘米,深52厘米,足高67厘米,重0.4吨。

  特点:铜鼎形制为圆口方唇,鼓腹圆底,三蹄足。鼎颈侧附双耳,耳上部略外展。鼎腹饰一周突起圆箍,双耳及颈部外壁饰有模印菱形几何纹,足根部饰有浮雕旋涡纹。

  渊源:铸客铜鼎又称“楚大鼎”或“铸客鼎”。铜鼎的鼎口平沿刻有铭文12字:铸客为集脀[zhēng]、造脀、鸣腋脀为之。因为铭文的开头为“铸客”,所以根据惯例铜鼎就以“铸客”命名,又因此鼎在数千件楚器中最为雄伟,故又被称“大铜鼎”。另外,鼎的前足和腹下均刻有“安邦”二字。

  铜鼎1933年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今属长丰县)李三孤堆楚王墓。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大鼎辗转运送到四川避难,抗战胜利后又运回南京博物馆收藏。南京解放后,铜鼎又被运回安徽,1950年初转至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今安徽博物院的前身)收藏。1958年,毛泽东参观这座鼎时,感叹道:“好大一口鼎,能煮下一头牛呵!”

  点评:鼎是商周时期重要的青铜礼器,是统治阶级用来“明尊卑,别上下”的等级和权力的标志。“铸客”,是从其他诸侯国请来的工匠,说明战国时期的工匠已不再是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的附属物,身份比较自由。该鼎在众多楚器当中最为雄伟,被视为楚国重器。铸客大鼎体量巨大,造型设计上处处追求力量与气势的完美结合,呈现出其主人拔山盖世的雄心壮志。2002年,该鼎被列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藏所:安徽博物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旗县融媒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收藏
何尊 见证“中国”出处
铸客铜鼎 能煮下一头牛
麒麟温酒器 古代酒器孤品
良渚玉琮 雕刻难以模仿
虎座鸟架鼓 独特楚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