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良渚玉琮 雕刻难以模仿

  □王家年

  藏品:良渚玉琮。

  年代:新石器时代。

  质地:软玉。

  规格:玉琮通高8.9厘米,上射径17.6厘米,下射径17.5厘米,孔外径5厘米,孔内径3厘米,重6.5公斤。

  特点:良渚玉琮是浙江良渚文化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已知的良渚玉器的种类有琮、璧、钺、璜、环、瑗等40余种,其中琮、璧、锥形器等器类为良渚文化原创。每一件原创玉器,皆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见证,都镌刻着一段历史的精彩;每件晶莹剔透里,都闪耀着良渚先民的智慧。

  渊源:良渚玉器,不仅是物化的图腾,更是良渚文化的鲜明符号。考古学称良渚文化为新石器时代文化,证明华夏文明的曙光从良渚升起。玉器是良渚文化最重要的因子。良渚玉器似一卷卷古朴的诗书,沉稳的线条是连绵的文字,誊写着良渚先民琢玉的故事。

  良渚玉琮系软玉雕琢而成,从外观看呈外方内圆、上大下小形。玉琮表面细密的阴纹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在没有青铜、钢铁的良渚时期,对硬度超过一般岩石和各种金属的玉料,是怎样进行加工,使之成为纹饰精美繁细的玉琮呢?这个问题至今还困扰着研究良渚古玉的学者。

  文中良渚玉琮因体大更显独特魅力。方柱形玉琮四面中间立槽,槽两边基本等距,误差在1毫米左右,每节上下间距几乎完全相等,玉琮兽面纹的构图也基本相同。每个面的转角上有半个兽面,与相邻侧面转角上的半个兽面组成一个完整的兽面,这样的组合使兽面更显生动且具变化。

  “琮”之名,始见于《周礼》等古籍。形制依《周礼·考工记·玉人》所释,“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东汉时的《白虎通·文质篇》也指出:“圆中牙身玄外曰琮”。郑玄为《周礼》作注时说“琮,八方象地”;南唐徐锴释琮时讲“状若八角而中圆”。琮为何物,后世的确难以确指,以致南宋之后也有人称其为“镇圭”。乾隆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所称“琮,瑞玉,大八寸,似车釭”为据,并按其形而称琮为“辋(wǎng)头”“杠头笔筒”或“  (gāng)头瓶”等。光绪十五年,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澄在《古玉图考》书中引述嘉庆年间文字学家钱坫的说法,玉琮实物才被正式确定为“琮”。

  点评:良渚玉琮到了商代,不仅为殷人所继承,琮上雕刻的神徽更使商王朝青铜礼器装饰上的饕餮纹显得庄严威武。《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是后世“苍天、黄土、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思想的由来。周代以璧琮祭祀天地的用玉礼制,起源于良渚文化。

  藏所:浙江良渚文化博物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旗县融媒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收藏
何尊 见证“中国”出处
铸客铜鼎 能煮下一头牛
麒麟温酒器 古代酒器孤品
良渚玉琮 雕刻难以模仿
虎座鸟架鼓 独特楚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