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乌云高娃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重点强调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及“两个结合”,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充盈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的光辉文献,对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历史,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担负着维护北疆稳定、民族团结,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和丰富多彩的内涵。内蒙古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实际行动,是内蒙古区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当前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凝聚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北疆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突出的区域文化特色

  内蒙古地区是各民族文化碰撞融合的重要舞台。内蒙古地域辽阔,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资源,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北疆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突出的区域文化特色。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疆文化”同样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及和平性。

  根据内蒙古地区考古发掘和历史遗存,内蒙古农耕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在内蒙古地区发现的古人类居住的洞穴遗址,人类居住的聚落、石器、玉器等,证明内蒙古地区的人们自古以来便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兴隆洼文化已经进入原始的农业阶段,这里发现的炭化的粟,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小米实物遗存之一,证明内蒙古地区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农业成为内蒙古地区主要经济形态,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诸国保持着密切的文化交流。东汉时期,匈奴的大批归附,使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间的交流更加密切。

  内蒙古地区自古以来是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是游牧文化孕育、发展的重要场域,在不同历史时期活跃着的诸多民族共同创造了内蒙古的区域文化、民族融合的辉煌灿烂的历史。民族迁徙和相互通婚是内蒙古地区民族融合、文化融合的另一突出特点,“昭君出塞”就是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互动交融的典型例子。中原农耕民族向北部边疆不断移民,北部边疆游牧民族大规模南下,形成了内蒙古地区各民族大融合、文化相互影响的趋势。辽、宋、夏、金、元都是北部边疆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一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特点更为突出。活跃于内蒙古地区的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族等,与迁徙到内蒙古地区的汉族通过通婚等形式完成文化、族群的深度融合。明朝时期,内蒙古地区各民族通过贸易活动与中原王朝进行物质文化交流。清朝通过满蒙政治联姻,使各民族之间建立了亲缘关系,内蒙古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融合更加深入。

  “北疆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交融、民族融合的局面。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既要重视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农耕交错带,也要重视以元上都、呼伦贝尔草原、鄂尔多斯为中心的草原文化、游牧生态环境,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作出应有贡献。

  “北疆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内蒙古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北疆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内蒙古地区各民族与中原王朝通过和亲,达成政治联姻,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相互影响,形成了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密切交流。游牧民族深受中原文化、政治制度的影响;同时,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射、饮食、音乐舞蹈等也影响到中原地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是其中的典型例证。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内蒙古地区各民族共同开发、经营着北疆大地,与中原地区保持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内蒙古地区是游牧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脉系,这里分布着诸多考古遗迹、文化遗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祭祀遗址,赤峰地区的红山文化,通辽地区的辽代壁画墓,辽金元时期的宝塔、碑刻、题记等,呼和浩特、包头地区明清时期的喇嘛教寺院等历史文化遗存,是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丰富历史文化底蕴。集宁战役纪念馆、五一会址等红色旅游胜地,展现着内蒙古地区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突出贡献。内蒙古的丰厚人文资源,展现了北疆大地上各种宗教文化、社会风俗、教育、文学艺术风格等多元文化的融合,是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重要历史文化基础。

  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内蒙古地区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一部内蒙古地区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多民族、大融合的特点在内蒙古大地上极其鲜明。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过程中,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碰撞闪耀出绚丽火花,让中华文化百花园更加多姿多彩。

  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开发文化旅游产业

  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是促进内蒙古经济发展、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举措。在此过程中,文化建设、文化宣传极其重要。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也是打造“北疆文化”品牌不可或缺的艰巨而迫切的任务。内蒙古地区有黄河流域文化遗址、长城文化遗址、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阿尔寨石窟壁画、元上都遗址、集宁路古城遗址、辽上京遗址、武川魏晋南北朝祭祀遗址、呼和浩特大召寺、包头美岱召等诸多历史遗迹。这些历史文化遗迹是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

  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全面树立和展示内蒙古的良好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第一,打造“北疆文化”品牌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保护与修复历史文化遗存、考古发掘及整理研究方面提供资金和设备支持。第二,打造“北疆文化”品牌需要媒体、网络平台的大力宣传。可以组织专家学者撰写理论文章、文化普及读物,撰写与内蒙古思想文化、教育、艺术相关的专题性研究报告,拍摄与“北疆文化”相关的纪录片,做好网络宣传工作。第三,对博物馆、图书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进行扩建,在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宣传和展示“北疆文化”品牌,比如,在博物馆专设展示马文化、草原文化、内蒙古饮食文化的展厅。第四,打造以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活动,开展文化节活动。将内蒙古农牧产品通过电商平台、文化节活动推广到全国各地。内蒙古盛产皮毛、羊绒、小米、莜面、荞麦面、牛羊肉、奶食品、野生蓝莓、沙棘、沙葱等,可以将这些农牧副产品通过文化旅游活动进行销售和推广。第五,打造“北疆文化”品牌,需要开展具有内蒙古区域文化特征的特色旅游。发展以农耕区为主的农家乐、采摘园旅游,以草原、游牧文化为主的康养旅游,加强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历史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乌海·海南区
   第07版:理论特刊
   第08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北疆文化”融入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北疆文化”的学理阐释和打造路径
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