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疆文化”的学理阐释和打造路径

  ◎刘鹏飞

  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新要求,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打响区域代表性文化品牌的有力措施,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现实需要。

  “北疆文化”的学理阐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中指出,打造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共同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内容的“北疆文化”品牌。这一表述,已经对“北疆文化”做了基本的概念提炼和内容表达。需要我们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入挖掘、逻辑归纳、细化阐释,进而形成内涵外延明确、内容丰富具体、措施有力有效的完整阐述。

  一是明确打造“北疆文化”的目标。目标明确,方向才能正确,思路才能更聚焦更明晰、措施才能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打造“北疆文化”,也应该围绕明确的目标来展开。具体来说,打造“北疆文化”,就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深厚的思想认同;打造“北疆文化”,就是为树立内蒙古的正面形象提供更有力的基础支撑;打造“北疆文化”,就是为各族群众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提供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是把握打造“北疆文化”的原则。要明确“北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明晰“北疆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不可或缺,要突出“北疆文化”的地域特征,要展现“北疆文化”的历史厚重,要秉承“北疆文化”的守正创新。

  三是突出打造“北疆文化”的内质。“北疆文化”的内质在最深层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质应该是一致的,但因历史过程、地域所在、人文传承的不同,也造就了“北疆文化”独具内蒙古特色的标志性表征。比如“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牧场为航天”的“国之大者”恢宏气度;长期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团结”模范气质;各族群众心手相牵守卫祖国北疆的“守望相助”责任担当;乌兰牧骑扎根边疆、为时代放歌的“人民至上”群众理念;聚长城而居、依黄河而盛,繁衍繁荣的“生生不息”不屈精神;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奋进拼搏”形象特质;草原文明、农耕文明、渔猎文明共存互促、交融发展的“开放兼容”格调格局。

  “北疆文化”的打造路径。打造文化品牌,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要提炼概括。打造品牌、创建IP、凝练符号,必须集众智、聚众力,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发挥相关部门、研究机构、专家学者、普通民众等多方智慧,把“北疆文化”标志性符号概括提炼好、归纳归结好,做到底蕴深厚、简而不杂、实而不华,人人能记住、各个能表达。这既是当务之急,也不能操之过急,要遵循规律、蹄疾步稳。

  要阐释挖掘。在凝练概括、搭好“骨架”的基础上,要在深度挖掘、层次递进、细化阐释上下功夫,有血有肉、形象生动地把内质的东西研究透彻、解释清楚、阐释明白,让“北疆文化”更富内涵、更可品味。

  要宣传推广。积极发挥宣传、文化、艺术、教育、媒体等各领域各部门重要作用,围绕“北疆文化”的具化形象表达,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典型作品,提升宣传推广的感染力、渗透力,让“北疆文化”唱响全国、走向世界,真正有形有感有效。

  要落实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都要根据职能职责,围绕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做实具体工作、发挥独特作用。文化和旅游方面,要重点做好意识形态把关、艺术创作展演、公共文化服务保障、遗产利用保护、文旅产业发展、文旅深度融合等工作。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乌海·海南区
   第07版:理论特刊
   第08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北疆文化”融入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北疆文化”的学理阐释和打造路径
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