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孩子能否在家门口就近上学?随迁子女如何入学?如何让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围绕众多家长关心的话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22年,全区教育总投入924.82亿元,同比增长7.34%。截至2022年底,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面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自治区教育现代化,从“学有所教”大步迈向“学有优教”。
建学校增学位强师资
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有学上
“听说玉泉区银河北街小学后年就能建设完成,到时候我家孩子就可以在家门口上学,真是太好了!”近日,家住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恒大绿洲小区的王女士高兴地说。
今年,呼和浩特市将新建续建41所中小学,教育资源将得到有力补充,学校布局将更加科学合理。依据常住人口学龄儿童人数,相关部门制定了生源分布和学位供给“热力图”,着力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为缓解入学难问题,全区各地持续加大新建扩建学校力度。“十四五”以来,鄂尔多斯市完成57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新增学位近2万个;今年,呼伦贝尔市将新建改扩建64所中小学,新增5150个学位;乌海市各中小学择校、择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班额、超大班额全部消除……各地有效保障学位供给需求,极大缓解了入学压力,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有学上。
同时,我区着力促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入学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公民同招”和“阳光招生、阳光分班”原则,根据适龄学生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等实行划片招生,所有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录取、同步注册学籍,确保广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均衡享受教育教学资源。
教师是立教之本,更是兴教之源。鄂尔多斯市出台招聘引进优秀教学教研人才办法,2022年引进硕士研究生279人、博士12人,招聘优秀教学教研人才2373名;包头市实施教研训一体化培养工程,依托学科基地、名师工作室等,通过“实体+网络”活动模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阿拉善盟通过强校带弱校、旗域联盟等模式,加强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学习交流,实现教师互派、资源共享、教研联动……各地多措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我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从师德师风、招聘准入、培养培训、管理改革、待遇保障等方面入手,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同时,通过实施“公费定向培养师资计划”、优秀中青年教师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等,不断强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零门槛无障碍全覆盖
切实维护少年儿童入学权利
9岁的听力障碍儿童阳阳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营坊道回族小学北校区二年级学生。课上他认真听讲,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课间和同学们一起玩闹、共同参与各项活动,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入学两年来,孩子进步特别大,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不少,性格也愈发活泼开朗。”阳阳的母亲侯女士说。
“我校坚持营造‘特殊教育不特殊’的教育氛围,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帮助他们发挥长处、树立自信,更好地融入集体。老师们还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帮助孩子们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营坊道回族小学北校区执行校长董红说。
在呼和浩特市,残疾儿童可以在特殊教育机构就读;已到入学年龄、可以正常入学的残疾儿童,可以选择就近就便随班就读;针对无法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相关部门采取“送教上门”的教学形式,最大程度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
呼和浩特市的生动实践,是我区全面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坚持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学校为主,送教上门为辅,依法保障残疾少年儿童的入学权利。
过去给孩子办理转学,需要到教育局、学校、社区等多个地方问政策、开证明。如今,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家长只需带着务工证明和居住证明等资料前往学校,便可实现即来即办。
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事关教育公平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区坚持“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原则,指导各地简化入学程序,保障随迁子女可通过划片、电脑派位、协调安排等多种方式入学,并享受同城政策、同等待遇。
乌兰浩特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笑宇说:“在确保随迁子女‘应入尽入’‘就近入学’的基础上,我们不断完善关心关爱随迁子女机制,加强对他们情感、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帮助,提高孩子们的融入感,并及时建立国网学籍,确保人籍一致,实时动态跟踪,保障随迁子女不因父母流动而失学辍学。”
据了解,目前我区12个盟市对随迁子女均已实行“零门槛”“无障碍”入学,切实维护了少年儿童入学权利。
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全面发展
去年秋季开学,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居民张小雨选择让儿子在她家附近的康巴什区第一中学北校区读书。“既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名校资源,何必辛辛苦苦跑那么远呢?”张小雨说。
为了让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最大化,康巴什区第一中学新设北校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师资统一调配,确保北校区与校本部共享优质成熟的教学资源。
近年来,康巴什区不断提升集团化办学规模和水平,将更多的优质课程教学、教科研资源从中心城区校园推广到周边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
康巴什区的有益探索,也是我区推进义务教育跨越发展,努力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优教”的真实写照。2021年,全区103个旗县(市、区)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后,各级各地将工作重心转向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动“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去年,我区被列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上线内蒙古智慧教育平台,不断丰富课程资源,让更多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目前,全区中小学校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99%的中小学校(含教学点)建成校园网,2453所中小学校(教学点)建成“同频互动课堂”教室,开通“专递课堂”,面向全区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区着力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统筹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断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乌兰察布市广泛组织中小学生体育赛事和美育成果展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鄂尔多斯市各校共建立360多个课后兴趣课程与特色社团项目;呼和浩特市大力开展红色教育、劳动教育、科普教育等……各地坚持“五育并举”,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时,我区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推动作业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后服务管理水平“三提高”,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实现分类管理,提供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比例、课后服务时间达标学校比例均达100%,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人民群众收到了一份有温度的教育答卷。我区将继续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让优质教育之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