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越万年,赴一场文化之约

——写在“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闭幕之际
  □本报记者  冯雪玉

  暖城鄂尔多斯,四海宾朋纷至沓来。8月14日至16日,“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让人们将目光投向现代的鄂尔多斯,将思考汇聚到古老的萨拉乌苏河畔,16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在这里共话“河套人”,共谋文化传承与发展。

  物换星移一百年

  100年前,一颗“鄂尔多斯牙齿”从萨拉乌苏出土。“沉睡数万年,一醒惊天下”,这颗之后被称为“河套人”幼童牙齿的化石轰动海内外,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考古空白。从此一代代专家学者历经百年而不辍,用一个个考古发现触摸远古根系,不断揭开“河套人”的神秘面纱。

  举办“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旨在借鉴国内外的智库资源,达成一批新的研究共识,形成一批新的理论成果,进一步提升“河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萨拉乌苏遗址考古研究再上新台阶。

  自“河套人”的牙齿化石发现至今,在中国境内已发现70多处古人类化石出土点,实证了中国具有百万年人类史,是东方人类的故乡。

  “河套人”作为中国人的先祖之一,早在数万年前,就在鄂尔多斯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创造了闻名世界的“河套文化”。

  萨拉乌苏意为“黄色的河”,萨拉乌苏遗址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批有可靠地层学、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存。

  今天,这处古老的遗址正在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并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选中立项。

  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名誉主席高星说,希望这次论坛公布的新发现,达成的新共识能够促进萨拉乌苏遗址早日挂牌成为国家遗址考古公园,也希望能够助力萨拉乌苏申报世界“双遗产”,让萨拉乌苏遗址成为科普基地、研学基地、文化旅游目的地,真正发挥遗址的学术和社会作用。

  “我们要把‘河套人’这个文化历史资源用起来,把考古发现的新成果运用好,发展文旅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乌审旗旗委书记王健说。

  萨拉乌苏遗址的保护、利用,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中外学者和文保工作者共同推动的大事。

  “希望萨拉乌苏绽放出更加辉煌的人类文明之光!”论坛留言册上,萨拉乌苏的明天被寄予厚望。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8月14日下午,顶着炎炎烈日,参加论坛的嘉宾们走进萨拉乌苏遗址区,实地考察萨拉乌苏遗址博物馆、考古现场、考古保护棚。抛出问题、聆听讲解、体验生活……共话“河套人”,专家学者们一路兴致盎然。

  作为“讲解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福友,在邵家沟湾遗址区考古保护棚里为与会嘉宾介绍考古工作情况。他说:“我们通过考古发掘重新确认了1923年桑志华和德日进发掘的原始剖面具体位置,同时进行了100多平方米面积的新发掘,出土了更丰富的动物化石和打制石器,数量已经超过700件,动物化石有5000多件,证明了萨拉乌苏邵家沟湾这个遗址点是一处文化遗物比较丰富的重要遗址点。”

  百年来,蕴藏着丰富古生物、古气候、古人类活动等地质信息的萨拉乌苏遗址,吸引着一代代、一批批中外专家学者奔赴。不断打开的远古文化记忆,刷新延展着人们对厚重浩瀚历史的认知。

  基于一系列新的考古成果,本次论坛达成多项共识,其中“位于乌审旗萨拉乌苏河流域的萨拉乌苏遗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项目,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首次发现人类化石和进行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是百万年人类发展史中的远古驿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根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的共识让人振奋。

  新成果、新共识无疑为下一步遗址发掘、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河套人’是一张亮丽的名片,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这张名片擦得更亮,全面挖掘‘河套人’历史价值、相关文物价值及考古价值,通过展览展示、文创活化、旅游研学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彰显‘河套人’的无穷魅力,真正让萨拉乌苏遗址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光彩。”鄂尔多斯市文旅局局长李芸说。

  探寻文明根脉,筑牢自信根基。论坛收获的不仅是新研究共识、新理论成果,更有如何沟通历史与未来、协调经济发展与文脉接续的深刻启迪。相信,萨拉乌苏将会带给世界更多惊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5版:影像力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阿拉善
   第08版:包头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生态环保
   第12版:收藏
自治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暨 单位清查启动仪式举行
跨越万年,赴一场文化之约
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圆满闭幕
“来内蒙古吧,把‘印象’带回家” 融媒推介活动在呼伦贝尔启动
全区设施农牧业专题推进现场会召开
变“坐等审批”为“上门服务”
张佐才同志逝世
包头女排夺得十五运最后一金
我区公布首批生态文学推荐书目
新农人相聚“云端”奋楫逐梦
集众智谋良策再创防沙治沙新奇迹
《封神第一部》主创团队引爆青城
增“绿”留“金” 绿富双赢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0471-6635350或0471-665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