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蒙古黄河流域

贺兰山下居延泽

额济纳旗居延海景区。
▲居延汉简。
▲曼德拉山岩画。
西夏褐釉剔华莲花口瓷瓶。▲
贺兰山。
▲居延遗址。
▲黑城遗址。
  这里是大漠深处的一片绿洲,这里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千百年来,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在这里碰撞、交融、发展,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劳动创造,形成了阿拉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史前遗存、商周遗址、古郡重镇、万里长城、关隘要塞、城堡烽燧、屯田遗迹、冶炼场所、汉元墓葬、古代岩画、居延汉简、黑城文书……黄河岸边、贺兰山要塞、戈壁绿洲、瀚海大漠之中蕴藏着的这些历史遗迹和历史文化故事,生动阐释了各民族共同开创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

  居延遗址、曼德拉山岩画神秘且闻名世界;古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黑城遗址展示着这里曾经的灿烂与辉煌;担负着运盐通道重要使命的驼盐古道,不仅带来了长达几百年经济贸易的繁盛,也留下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史料。

  巍巍贺兰山,滔滔黄河水。

  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东靠银川平原,与阴山山脉对峙,南至宁夏沙坡头,与秦岭相望,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维系着西北至黄淮地区气候分布和生态格局,守护着西北、华北生态安全。

  从青藏高原流淌而下的黄河,到了甘肃、宁夏交界地带,视野一片坦荡,被贺兰山阻挡后,向北绕了一个大弯,再浩浩荡荡向东流去。黄河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麻黄沟进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流经阿拉善左旗的乌索图、巴彦木仁苏木,在境内流程达85公里。

  “阿拉善”系蒙古语,意为“五彩斑斓之地”,位于祖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的最西部,北承蒙古高原、南邻河西走廊、西望天山、东依贺兰山,东部有黄河过境,西部有黑河流入。

  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西汉名将霍去病入居延(今阿拉善盟境内)收复河西,丝绸之路兴起,过往的行人商队在居延备齐补给后,再向戈壁进发。唐代,文化交融在这里进一步显现,著名诗人王维在这里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诗句。元代,这里设亦集乃路总管府;清代,设阿拉善和硕特旗和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两个特别旗。

  20世纪30年代,中外学者在额济纳旗西北居延地区发现大量汉代简牍,即居延汉简。居延汉简与北京故宫内阁大库档案、河南安阳甲骨档案、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经卷档案,被誉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

  弱水流沙  丝路初兴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中写道,宝玉曾对黛玉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以示地老天荒的爱情誓言。

  弱水,指的是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的黑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最后注入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内蒙古阿拉善的居延海。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将居延海解释为“弱水流沙”,汉代称为“居延泽”,晋代又称为“西海”,至唐代才通称为“居延海”。历史上的居延海,最大时面积曾达2600多平方公里。至秦汉时期,尚有720多平方公里。

  《尚书·禹贡》中写道:“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上源指今甘肃省山丹河,下游即山丹河与甘州河合流后的黑河,入内蒙古境后称弱水,亦称额济纳河。这是古典文献中对于阿拉善额济纳地区的最早记述。

  居延遗址分布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的境内。指的是包括汉代张掖郡居延、肩水两都尉所辖边塞上的烽燧和塞墙等遗址在内的遗址群。

  1930年出土的一万多枚汉简被誉为“居延旧简”。1972年至1976年在破城子肩水金关和甲渠赛第四燧等处出土的二万多枚汉简被命名为“居延新简”。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魏坚认为,居延汉简的发现,应该说是中国历史文献资料当中除《史记》《汉书》以外,存世量最大的古代历史文献。

  “36枚的《建武三年十二月候粟君所责(债)寇恩事》居延汉简中,记录了一件两千年前的经济纠纷案件,其中一位当事人就是来自中原河南到居延耕作的农民。这件事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往来和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魏坚说。

  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在居延地区修筑长城,屯垦戍边,开发水利、发展农业,促进商业贸易,开通邮政驿站,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各民族通过交流与碰撞,逐渐加深了交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康建国说:“汉代是有组织的屯田,在屯田的时候,它就涉及多民族的一个汇聚。”居延地区也逐渐发展成为西部各地区与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点。

  兴起的丝绸之路,将居延地区作为重要的中转地。经过河西走廊的绿洲丝绸之路,其中一条线路就是从甘肃向北经居延地区中转,再从居延向漠北进发;还有一条草原丝绸之路,在漠南地区呈东西走向延伸,从东部地区的辽中京城、上京城以及元代的大都、上都城向西,经过集宁、黄河北岸的河套地区,再向西进入居延地区,然后折向北。居延地区是穿过戈壁便捷的交通节点,过往的行人、商队可在此备齐补给,再向戈壁进发,然后再走向中亚、欧洲。

  大漠长河  塞外遗珍

  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南25公里处,有一座古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遗址——黑城遗址。

  黑城,蒙古语称“哈日浩特”,位于额济纳河下游北岸上,是西夏在西部地区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和边防要塞,是黑水镇燕军司所在地,也是元代亦集乃路城址。

  原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在阿拉善盟文物保护管理部门的配合下,于1983年和1984年两次对黑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的文物,理清了城址的建筑格局,为研究古代城址全貌和古丝绸之路的政治、文化、军事、经济提供了翔实资料。

  “黑城西夏文献的内容极为丰富,有字典辞书、文学作品、法律文献、历书、医术、契约、账册、版画、纸币等。这些文献涉及西夏社会的各个领域,为解读西夏文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说。

  从出土文书分析,黑城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发展迅速,商贸交易极其活跃。鼎盛时期,发展成为草原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商埠和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

  当时西夏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农业、畜牧业、对外商贸和手工业。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利用“自汉、唐以水利积谷食边兵”的自然条件发展农业,使这里“地饶五谷,尤宜稻麦”。随着农业的迅速发展,西夏的纺织、冶金、采盐、陶瓷等手工业和商贸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西夏钱币是西夏经济繁荣的体现,在古钱币中独树一帜,它将本民族的文字铸于钱币中,但自铸钱少,多用宋钱。在阿左旗头道湖、巴彦浩特镇、额济纳旗黑城等地区陆续发现了西夏钱币窖藏,出土了西夏文钱币、西夏汉文钱币、大量宋钱及部分秦、汉、唐、金代钱币。

  在大漠南北、长城内外中原王朝和北方草原民族经贸交流和彼此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横贯东西、进入西域,横跨大漠、沟通中亚的草原“丝绸北道”,黑城即为这条十字交通线的枢纽。

  13世纪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朝见忽必烈大汗并获赏识。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对黑城进行了详细描述。《马可·波罗游记》第一次较全面地将地大物博、文化昌明的中国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西方学者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对于新航路的开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驼盐古道  亘古幽幽

  黄河从贺兰山东麓末端的阿拉善左旗乌斯太镇进入阿拉善盟,紧贴着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流淌,而后蜿蜒北上,从阿拉善左旗巴彦木仁苏木出境。“巴彦木仁”意为“富饶的江河”。

  巴彦木仁黄河渡口北距乌海市30公里,是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渡口和驿站。这里曾是“老磴口”(今阿左旗巴彦木仁)的旧地。“磴”,石之阶。黄河流至磴口处为南北向,磴口在黄河西岸。现在被乌兰布和沙漠掩盖的“老磴口”黄河河槽,其实是从乌海一直延伸过来的石槽,是华北地台在喜马拉雅运动中形成的基底。随着黄河的形成,长年累月在这里由南偏东向北偏西冲刷,岸边被冲出石槽的本来面目,看起来像是一级一级建造的台阶,所以人们称之为“磴口”。为了区分两个磴口,当地人称原来在北流黄河上的磴口为老磴口,亦即今巴彦木仁苏木。

  巴彦木仁苏木地处黄河左岸、沙海之滨,西部乌兰布和沙漠神奇莫测,东部黄河一泻千里,境内河叉密布,绿草如茵。这里之所以成为天然渡口,得益于乌兰布和沙漠西北的吉兰泰,由于这里天赐石阶,又是河水流速缓慢之地,在人力和畜力为主的过去,利用这个河湾,这里就成了沟通两岸的天然福地。

  吉兰泰盐湖位于阿拉善左旗境内,驼盐古道的起点,而巴彦木仁黄河渡口(老磴口)为驼盐古道的终点。驼盐古道上,通过浩浩荡荡的驼队,将优质湖盐运到黄河渡口,然后装船分运各地。

  吉兰泰盐湖繁盛于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22年,巴彦木仁确定为吉兰泰盐湖外运主渡口,阿拉善地区为方便水运,在老磴口黄河渡口年造船曾高达500艘。

  目前仍存的老磴口盐务所,位于阿拉善左旗巴彦木仁苏木联合嘎查驻地,东南侧260米为黄河渡口。

  老磴口盐务所作为吉兰泰红盐外运码头的历史可追溯到汉、唐时代。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每年有近万峰骆驼在约140公里的驼盐古道上穿梭,将吉兰泰红盐通过黄河运输到东部的包头、呼和浩特等地,成为西部向东部官盐运输的重要站点,也是阿拉善融入黄河文化的重要枢纽。

  老磴口盐务所是阿拉善境内最靠近黄河渡口的历史遗存,历史上阿拉善的“驼盐古道”向东变为河运的重要站点,它见证了“驼盐古道”的两千年历史,也是黄河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武峰 郭伟伟)

  (本版图片均由阿拉善盟文化旅游广电局、阿拉善博物馆、鄂尔多斯博物馆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5版:影像力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阿拉善
   第08版:包头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生态环保
   第12版:收藏
贺兰山下居延泽
参考资料
北疆文旅 四季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