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治区农牧厅

找准问题切口 推动 “三农三牧”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韩雪茹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自治区农牧厅坚持学与干结合、查与改结合,在扬优势、找差距、促发展上再发力。

  我区农牧资源得天独厚,已经形成了奶业、玉米2个超千亿产业,肉牛、肉羊、饲草3个超500亿产业和马铃薯、大豆、小麦、水稻、向日葵、蔬菜、杂粮杂豆、羊绒8个过百亿产业。羊肉、牛肉、牛奶、饲草、羊绒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我区在抢抓优势的基础上,坚持“抓二连三带一”,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目前,已经建立起优化招商机制,成立招商专班与盟市旗县联动,招引项目402个;新建项目储备库机制,入库项目达到787个;建立一体化营销机制,开展8场一线城市专题推介、7场进部委进央企和13场“内蒙古草原情”直播活动,助农销售近50亿元。上半年,一产增加值同比增长7.4%,增速居全国第二。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实践发展贯穿始终。下一步,自治区农牧厅在找差距的基础上明确补齐短板的发力点,全力以赴促发展,加快向农牧业强区转变的步伐。

  一是夯基础。加快出台高标准农田“十一条”升级版,发挥黑土地、盐碱地两个研究院作用,打造增产示范典型。出台推进种业振兴若干措施,开展联合育种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启动科技兴农兴牧三年行动,用好科技小院等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增效益。落实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施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和吨良田创建三大工程,稳定粮食产能。发展舍饲圈养,创建一批肉牛肉羊提质增效标杆养殖场,实现草原不过牧,牧民不减收。加快推动出台“奶九条”升级版,支持发展奶酪、黄油等高耗奶型产品,降低液态奶产品占比,增强市场调节能力。挖掘耕地潜力,建设一批高标准草田和草产业全产业链示范园区,增加优质饲草料供给,促进草畜一体化发展。

  三是提质量。坚持大园区、大集群、大融合的思路,强化育企延链,把副产物吃干榨尽,最大化增值。开展社会化服务整村示范行动,推广兽医社会化服务“三位一体”模式。创新金融产品,推广金融副村长等模式,破解融资难题。探索推进土地二轮延包和宅基地改革,用好新增耕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等政策,推广“千万工程”和“三变改革”经验,通过以工代赈、发展庭院经济等方式,补齐农牧民收入短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巴彦淖尔
   第07版:出彩
   第08版:出彩
赤峰市:全力以赴 保障秋粮丰产丰收
首府召开第39个教师节庆祝大会
内蒙古(通辽)第八届中医药 (蒙医药)产业博览会开幕
第四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 第二届中蒙国际标准化论坛举办
中蒙国企改革发展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办
第四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 绿色农畜产品推介会召开
2023年粤贸全国(内蒙古) 经贸交流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找准问题切口 推动 “三农三牧”高质量发展
“万里茶道”国际文化旅游推介会举办
中国内蒙古—中亚五国经贸 合作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办
第二届中国—以色列经贸 合作呼和浩特论坛举行
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 经济合作区圆桌会议召开
开了国通语直播 销量翻了好几倍
特色产业“生金” 增收致富“有道”
沙漠里的“绿色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