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额济纳居延大地,绿浪翻涌,一片葱茏。在黑城脚下,这几天,额济纳旗林草部门正组织干部职工、国有林场职工对成片的梭梭、胡杨林进行养护。
“近年来,我们尽心尽力地做好居延大地的绿色管护工作,旗林草局每年都会定期组织开展日常浇水、培土、除虫等工作,让这里的胡杨、梭梭及其他植被更好地在大漠生长,让额济纳绿洲变得越来越美。”额济纳旗国有林场场长魏新成说。
额济纳旗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年均降水量37毫米,年均蒸发量3841.51毫米,境内植被主要依靠黑河水得以生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黑河上游用水量加大,加之常年干旱少雨,致使境内河道断流加剧,居延海完全干涸,地下水位下降严重,额济纳绿洲急剧萎缩,植被大面积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荒漠化加速蔓延,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主要植被群种胡杨、柽柳、梭梭以平均每年4.5万亩的速度递减,草场和林地以平均每年15.75万亩的速度沙化,额济纳绿洲面积从3.2万平方公里缩减到0.332万平方公里。
面对日益退化的生态环境,近年来,自强不息的额济纳林草人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己任,用忠诚、担当和奉献,演绎了从“破坏退化”到“保护恢复”的艰辛跨越,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绿色辉煌,使额济纳的生态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一曲曲播绿撒翠的雄壮乐章。
为了让居延大地绿起来,额济纳林草人克服降水少、立地条件差等困难,以防沙治沙、改善生态为重点,严格落实抓质量、抓进度、抓管护、保成活、保效益的“三抓两保”措施,采取“封育为主,封造结合”的举措,加强胡杨林封育、人工更新及幼林抚育工作,以基地建设为龙头,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相结合,加快了绿化步伐。
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累计完成天然胡杨林、柽柳林、梭梭林以及白刺、霸王、沙拐枣、芦苇封育301.25万亩,人工造林218.7万亩,退化林修复27万亩,人工种草218.01万亩,围栏封育1088.88万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30.57万亩。胡杨、柽柳林得到了复壮更新,胡杨根蘖苗日渐繁盛,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林下植被覆盖度提高了25%。目前,额济纳旗已初步建立了多林种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的区域性经济生态型防护林体系框架,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净化水源、防灾减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森林资源得到有效培育和保护。
为了实现绿富同兴的目标,近年来,额济纳林草人在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项目和生态资源利用的关系、保护好现有天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277.7万亩天然梭梭和117.4万亩天然白刺等沙生植物资源,在抓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以肉苁蓉、锁阳、大果沙枣为主的林沙产业,通过“企业+基地+农牧户”的产业化模式,如今已初步形成一条以肉苁蓉、锁阳、大果沙枣为主要产品的种植、初加工、销售产业链。仅2022年,全旗人工接种肉苁蓉、锁阳面积达59万亩,年产肉苁蓉800余吨、锁阳100余吨;种植红果枸杞面积达1300亩,年产枸杞干果40余吨;种植沙枣树340亩,年产沙枣10余吨。让一大批农牧民通过发展林沙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下转第3版 ■上接第2版
与此同时,额济纳林草人还完善林长制组织体系,构建完成“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责有人担”的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林草资源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确定三级林长41名,护林员1310名,草管员63人;并压实工作责任,积极履行各级林长办综合协调服务职责,近年来三级林长累计巡林500人次,推动解决森林草原保护建设、森林草原防火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重点难点问题15个,有效促进了全旗林业植被的保护和恢复。
“通过近年来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全旗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带动了大批农牧民就业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下一步,我们额济纳林草人仍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续不屈不挠、锲而不舍谋划好我旗‘三北’六期工程,进一步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全力推动额济纳旗防沙治沙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三北精神’,努力将额济纳绿洲建设得更加美丽。”额济纳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高扬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