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秋时节迎丰收 稻花香里说螃蟹

翟乐乐丈夫斯日古楞捧着颗粒饱满的水稻笑容满满。
  □本报记者  郭洪申  李佳雨  薛一群

  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吃螃蟹的季节,在库伦旗茫汗苏木苏日图嘎查的利佳家庭农场,村民高莹莹一大早就来到农场挑选自己预定的稻田蟹。“在他家买了好几年螃蟹,他家的螃蟹个头大,黄多肉也多,吃着很鲜嫩,我寻思买点儿螃蟹送给亲朋好友让他们也尝尝鲜。”高莹莹说。

  2017年4月,翟乐乐夫妻返乡创业,成立了利佳家庭农场,在杂草丛生的盐碱地上探索种植水稻,套养稻田蟹。稻田和螃蟹是一对黄金搭档,稻田为螃蟹生长提供天然饲料和栖息环境,螃蟹在稻田里生长,能有效地去除田间杂草和害虫,螃蟹的排泄物又可以肥田,助力水稻生长,实现一地双收。

  “我们的螃蟹卖得非常好,按现在市场价40多元一斤算的话,今年收入15万元没问题。水稻亩产至少能达到800多斤,预计今年产量能到50多万斤,如果按去年的行情,今年能有200多万元的效益。”利佳家庭农场负责人翟乐乐说。

  为了让更多村民通过种植水稻增加收入,利佳家庭农场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周边农户签订收购合同,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农资、统一收购模式,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周边30余户农牧户实现户均年增收约1.2万元。2020年,翟乐乐注册了“茫汗鼠小农”商标,与企业合作加工生产绿色有机稻米,目前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标识,稻米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山东、河南等地区。“去年我们和密云的龙凤酒厂合作,大米深加工成大米酒,今年我们还会推出儿童米、富硒大米、胚芽米,让效益更大化,让我们农户种植粮食的利润更多一些。”翟乐乐说。

  水因蟹而肥,稻因水而香,依托水稻特色种植和稻蟹共生这一独特资源,2022年,翟乐乐利用闲置土地建设了“花明小驻”露宿营地,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农耕文化、捉蟹钓鱼。为了聚拢人气,营地先后举办了库伦旗首届农耕文化插秧节、库伦旗首届螃蟹节等特色文旅活动。“从明年开始,我希望跟更多农户一起合作,让我们的水稻集中连片,进一步扩大规模,水稻套养河蟹,同时我们想做成一个网红打卡地,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我们苏日图嘎查,也希望在我们‘花明小驻’露营地开展更多关于农耕文化主题的活动,希望大家常来我们农场。”翟乐乐笑着说。

  利佳家庭农场是库伦旗发展绿色农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库伦旗持续推动绿色产业转型升级,荞麦、优质稻米、应季水果、大棚蔬菜等产业迅速发展,以品牌为支撑、以绿色为底色,促进“生活、生态、生产”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三产融合,“农文旅”三位一体,推动形成生态旅游体系、生态农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为群众增收开辟新渠道,实现保护与发展并重、生态与经济共赢的良好局面。

  (库伦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包斯琴图  姜美娜参与采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特别报道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联动采访现场短新闻大赛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乌海·海勃湾区
   第08版:锡林郭勒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区域新闻
   第12版:收藏
阿伦河畔送“绿电”
金秋时节迎丰收 稻花香里说螃蟹
草原“枫景”生“钱景”
村民出镜晒幸福
当艺术的风吹进小山村
坚守匠心 留住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