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民出镜晒幸福

双井子村“村博馆”一角。
  □本报记者  巴依斯古楞

  “我叫崔海霞,在村党支部及合作社的带领下,前几年我家脱了贫,大棚务农和兼职保洁员每月工资4500多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我叫王忠林,快70岁了,村里给上了社保、医保,我们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我叫赵秀山,今年59岁,自古种地纳粮,现在种地还给项目给补贴,人都得有感恩的心,我们永远跟党走。”

  最近,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多伦诺尔镇双井子村自办的抖音号和视频号发布量创新高,在“我有话讲”微视频录制中,村民们频频出镜,有村医、有党员、有青年、有老人,有的略显羞涩,有的慷慨激昂,但吐露出的都是发自内心的声音。过去“听人说”,如今“我要说”,生活在改变,双井子村里幸福事儿越来越多,感党恩的氛围也是越来越浓。

  这不,刚走进双井子村,一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屏风矗立在党群服务中心院落中央。右厢房是区域养老服务站,左厢房是拥有110多个老物件的“村博馆”——双井子农耕文化展厅。

  “村里修建这座展厅的目的,一个是让子孙后代了解祖辈们传承下来的农耕文化,再一个就是教育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玉发说,这儿也是村里的“打卡地”,很多村民都会来这里拍视频,说得最多的是“感恩党的好政策”。

  眼下正值收获的季节,双井子村1440平方米的高标准温控育苗大棚内,番茄新品种“黑珍珠”已经成熟,新建的8座日光温室、500平方米恒温库和4000亩高标准水利农田,与村民居住区一路之隔。为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该村正在村北358亩空地建设现代化人畜分离小区,可容纳全村3000头牛,“化零为整”集中养殖。这几年,以设施农业和设施牧业为主的村集体经济固定资产突破2000多万元。

  村民的状态好不好,走进家里就知道。在70岁老人何宝文家,鲜花装点满院秀色,房屋装修比肩城市,老人领着记者边参观边说:“卫生间是水冲的,橱柜是整体的、吸油烟机是牌子的,进了家就‘回城了’。”与何宝文一路之隔的邻居家虽住的是老房子,翻修后整洁如新,户主说:“只要干净利落,城里村里都一样。”

  物质生活富足了,双井子村又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上做起文章,取得喜人成效。近几年,该村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巡回宣讲,制定“红灰黑榜”,创新“一约四会”制、党员承诺制、门前“三包制”,让村民从心底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同时,村民们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以‘一约四会’中的红白理事会为例,在党支部的号召和‘两委’干部的耐心疏导下,现在全村的丧宴从‘连摆三天’改成了一顿,村委会还给予相应补贴。”张玉发说,文明新风尚已在村里蔚然成风。村民过去就是看抖音乐呵乐呵,现在都化身主播,在抖音平台里晒幸福,颂党恩。

  (锡林郭勒日报记者 贺玉萍 刘博参与采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特别报道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联动采访现场短新闻大赛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乌海·海勃湾区
   第08版:锡林郭勒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区域新闻
   第12版:收藏
阿伦河畔送“绿电”
金秋时节迎丰收 稻花香里说螃蟹
草原“枫景”生“钱景”
村民出镜晒幸福
当艺术的风吹进小山村
坚守匠心 留住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