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花尔基“天保工程”10年间,实现由“消耗森林资源”向“保护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转变。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经过休养生息、后备资源培育,天然林资源实现增量提质——

森林资源“家底”越来越厚了

  □本报记者  李国萍

  初冬的呼伦贝尔,已是寒气逼人。按理说这个季节是森林管护人最清闲的时候,然而在红花尔基林业局宝根图林场北大桥管护站,45岁的布和吉雅依然闲不下来。春防火,夏营林,秋防猎,冬管护,一年中布和吉雅有超过200天的时间守护着林场里的一草一木。“这么大的森林,除了管,还要护。这不,除了日常的巡护、防火,我们平时还要进行森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走在熟悉的森林里,布和吉雅不时停下脚步观察树木生长情况。在他看来,23年的护林生涯,这里的山就是他的家,这里的树就是他的娃。

  红花尔基是鄂温克语,意为“山林峡谷”,因位于河谷盆地而得名。红花尔基镇位于鄂温克族自治旗政府所在地巴彦托海镇南115公里,距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125公里,是我国天然樟子松的“基因库”和“能源库”,素有“樟子松故乡”的美誉。

  几十年来,红花尔基林业局始终围绕森林资源保护、培育、管理这条主线,几代林业人砥砺奋进,让这里的森林资源“家底”变得越来越厚重。

  抚摸着像哨兵一样排列整齐的樟子松,红花尔基林业局天保办副主任陈志明打开了话匣子。“这些年,我们通过‘减停、管护’渐次实行,林业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尤其是从1999年第一期、2011年第二期天然林保护工程相继实施以来,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新增防护林、沙区综合治理等多项工程建设,累计造林达到53.6万亩,封山育林13.5万亩,中幼龄林抚育146万亩……”陈志明语气中带着兴奋,也带着沉甸甸的责任感。

  1999年至2009年间,红花尔基林业局“天保工程”累计调减木材产量23.5万立方米,减少消耗森林蓄积39.2万立方米,顺利实现了由“消耗森林资源”向“保护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转变。2015年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沙地樟子松天然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通过加强后备资源培育和森林抚育,实现了森林资源“增量提质”。

  “减停后,管护责任落实得是否到位,事关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全局。所以我们构建起了‘林业局、林场、管护站、管护人员’四级森林管护体系,形成了‘分级管理,层层落实,互相监督,责任共担’的管护大格局。与此同时,根据工程区森林分布特点,优化调整管护模式,分别采取管护站管护、专业与集中管护、林火远程监控和高山瞭望管护、GPS航迹管理和智能巡护监测平台管理等方式,做到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保证了森林资源管护全覆盖。”红花尔基林业局副局长浑军原说。

  “天保工程”之所以被称为“德政工程”,改善民生是最好的见证。

  红花尔基地处内蒙古东北部,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寒冷,是这里冬天最显著的特征,对于居住在棚户区的1300多户林业职工来说,则更加刻骨铭心。

  往两块木板中浇灌泥浆,凝固后就成一堵墙,多少人几十年生活在“板夹泥”房子中,夏天漏雨、冬天穿风。曾经的棚户区生活,让冯建林一直记忆犹新。他回忆,冬天睡觉穿着大棉裤、裹着大棉被,家里冷得说话都直冒哈气。

  而如今,冯建林家的境况有了天壤之别。走进林业棚改安置小区,平坦的路面宽阔整洁,崭新的楼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显眼,孩子们在整洁的小区里追逐打闹,居民们坐在长椅上谈笑风生。

  王雪东今年50多岁,在棚户区住了半辈子,原本居住的自建房经过棚户区改造后,变成了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区。对于红花尔基广大林业职工来说,2012年搬进沁园小区那天是个大喜日子,1249户职工从此离开了低矮的平房,搬进了明亮的楼房,真正实现了“有居”到“优居”。

  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红花尔基林业职工的幸福指数也是年年增加。职工们“五险一金”参保率、缴纳率均达到100%,从没钱看病到看病不愁,护林和护人实现了有机统一。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自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如今已走过了20多年历程。而红花尔基昔日的小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这背后是“天保工程”建设的久久为功,更是绿色发展理念生生不息的传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红花尔基“天保工程”10年间,实现由“消耗森林资源”向“保护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转变。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经过休养生息、后备资源培育,天然林资源实现增量提质——~~~
~~~
~~~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科技
   第06版:鄂尔多斯
   第07版:通辽
   第08版:出彩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生态环保
   第12版:收藏
【纵览】
森林资源“家底”越来越厚了
打好天然林保护持久战
“种树植心”树成荫
实施精准作业为森林“理发”
修复“生态伤疤”再现秀美山川
群鸟翩跹的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