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河区

解决“急难愁盼” 增进民生福祉

  □本报记者  薛来  实习生  樊庆伊

  初冬时节,天气渐渐变冷,进入临河区乌兰图克镇红旗村村民郭召林家中,热气扑面而来,暖气炉里烈焰熊熊,炉子上坐的铝壶“欢乐”地吹起“口哨”。郭召林拎起铝壶一边往暖水瓶中灌水,一边高兴地说:“今年的煤发得早,质量也挺好,村里还帮我们把煤运到家,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我们心里就像这炉火一样暖乎乎的……”“可不是么,‘暖心煤’比市场上便宜了三四百元,村民们抢着买呢。”郭召林的老伴插嘴道。

  为保障群众取暖用煤所需,连日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提前统筹谋划,按照不落一户、应供尽供、保质供应的原则,区、镇、村三级联动着力做好摸排统计、协调沟通、宣传保障等工作,陆续为各乡镇运送“暖心煤”,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舒心过冬。

  近年来,临河区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为民造福为目标、以人民满意为标尺,探索完善从事项生成到组织实施、过程管理、成效评估和总结推广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推进一系列暖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政策举措,解决了一批供热取暖、城市建设、创业就业等领域问题,民众的幸福感日益增强。

  “以前我们小区里的道路破损严重、路灯线路老化,特别是遇上大雨,巷子里面就开始积水,不穿水靴就根本出不去!”临河区新华办事处市医院家属楼居民王润桃告诉记者,“老旧小区改造后,小区道路平整又宽敞,停车秩序也比以前强多了,大家的心情都变得舒坦了。”

  临河区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让民生跟着“民声”走。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过程中,坚持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为每个老旧小区“量身定做”改造计划,真正“改”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安居更宜居。今年,临河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计划改造完工19个小区,改造楼栋68栋、面积21.12万平方米,涉及住户2339户。

  日前,临河区举办了“鸿雁归来 职等你来”招聘会,共有116家企业参加,提供2800多个就业岗位。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前来求职的人员在企业展位前认真查看招聘信息,了解各招聘单位的岗位设置、招聘人数、薪资待遇等,力求寻找心仪的工作。23岁的应聘者贾妍卓正在细致查看和对比招聘信息,她说:“我是去年毕业的,学的是电子信息专业,之前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我今天过来,希望能在家门口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临河区力促就业服务工作提质增效,通过创建劳务品牌、举办招聘会、创业担保贷款、技能培训、就业专员服务企业等多种惠民政策,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今年,临河区共举办“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2023年临河区就业创业推进会”“百日千万招聘专项活动”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3场,累计有1126家企业为求职者提供1.8万余个用工岗位。目前,新增就业266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03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68人。

  临河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有力抓手,探寻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截至目前,1725名在职党员进社区认领民生实事600余件,慰问帮扶困难群体138户。开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活动,随机走访问计、问需、问政425人次,协调解决助老设施配备、公交线路优化等民生项目47件。

  看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生的显著变化,临河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杜守正信心十足:“我们将牢牢把服务群众作为所有工作出发点,努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切实增强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影像力
   第06版:论道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出彩
解决“急难愁盼” 增进民生福祉
“晓景能人”辐射带动 1.2万农牧户增收
【集市】
苗木安全越冬有保障
良种繁育助推 肉牛产业提质增效
“劳动+”课程让孩子们乐享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