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者”的北疆与重置的美学

——李政恩“北疆彩墨”系列作品评析
李政恩“北疆彩墨”系列作品之一。
李政恩“北疆彩墨”系列作品之二。

  ◎敬笃

  李政恩,亦书亦画亦印,且三者皆精通,是难得的书画印兼修的青年艺术家。出生在书香世家的李政恩,苦学基本功,数十年坚持不懈,终有所成。在书画印3个领域中,李政恩尤其擅长中国画。欣闻其新近创作的“北疆彩墨”系列作品,于日前在内蒙古美术馆展出,倍感欣慰。

  李政恩在继承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敢于大胆突破,从敦煌壁画中找到一种突破自我的方法,以“重彩”的艺术技法,创作了“北疆彩墨”系列画作。众所周知,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最早提出“重彩画”一词,至宋元“水墨之变”后,“重彩画”一直处于中国画的边缘位置。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现代美术思想的启发下,许多艺术家在借鉴西方现代色彩观念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中西结合,对中国画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为“重彩画”新的复兴做出了有益探索。

  毋庸讳言,李政恩的“北疆彩墨”系列,正是他对“重彩画”探索的实验性作品。他打破了地域乃至国界的艺术壁垒,在不断融合中找到了一种切近“重彩画”的新路径。他在用墨方面的革新,实际上源于他对敦煌艺术的重构,也是其对艺术经验自身的扩容方式。他凭借自己的敏锐嗅觉,试图打破固化、僵化的艺术书写体系,从艺术语言的内部开掘出丰富、新颖的意蕴。当然,他更注重色彩的提升,不断地试验颜料的搭配方式,并且从中国传统绘画的内蕴及精神内涵出发,借鉴国外绘画的优秀技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中西交融”。

  北疆的四季,色彩对比鲜明,有先天的艺术内容,那么艺术形式所承载的内在之“物”必然要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高度的契合,才能真正实现北疆文化的再度创造。在主旨与立意方面,李政恩并没有落入传统的“纯粹抒情”性的命名,而是尝试着截取具有北疆特色的日常生活片段,以回归生活诗学的方式,重新审视自己笔下的早晨、黄昏、午后、雪后等等场景,于是一幅幅具有诗性张力的“重彩画”便映入我们的眼帘,并走进我们的内心引起强烈共鸣。

  李政恩从北疆大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社会变革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其目的就是要寻找到内容与形式的平衡点。事实证明,李政恩找到了。他创作的“北疆彩墨”系列实现了艺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20幅山水按照严密的逻辑结构与审美思路,来塑造艺术家所理解的北疆与北疆文化。在我看来,时下李政恩采用“重彩”的技法来刻画北疆,恰逢其时、恰如其分,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位艺术家正在思考当代“重彩画”在新时代背景下该如何走向复兴、如何找到突围的可能性?当然他初以“重彩”所进行的尝试,也不失为一种合适的维度,为自己的思考打开了一扇精巧之门。在这里,“北疆”是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概念,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全新展现,任何艺术都要与时代紧密相连,那么“北疆彩墨”的创作,无疑将标志着艺术家们协同构建北疆文化的自觉意识觉醒,同时也展现了当代艺术家们追求艺术思想与时代要求的一致性。

  虽然李政恩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但他的“北疆彩墨”系列作品,主旨鲜明,内容具体而形象,很好地展示了北疆文化所独有的审美魅力。他在传承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同时,不断拓殖新的路径,与现代艺术紧密结合,坚持文化根脉,取材于内蒙古元素,为提升内蒙古正面形象提供有力支撑,展示了北疆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北疆彩墨”系列,充分展现了李政恩对于北疆文化与当代“重彩画”的艺术理解。首先,他拓宽了“重彩画”的延展空间,并捕捉到了传统水墨画的意境构图方式在自己创作中的价值,做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此刻艺术作品达到了自己言说自己的境界;其次,色彩与着墨之间,他力求做到二者的和谐统一,这样既提升了画作的人文品质,又突出了艺术家深厚的文化素养;第三,浓重、鲜明的北疆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尤其是他赋予作品的内在蕴藉,更能够彰显出画家勇于创新的精神。

  如何解读艺术作品,海德格尔给出过明确的答案,他认为,“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Dichtung)”。毫无疑问,李政恩深谙其道,他试图在北疆的主题中找到诗意的生成空间与自我和世界对话的大门,并打破传统固定的北疆抒情模式,领悟出一条通往“真理”之家园的“林中小路”。无论是《金色记忆》《雪山日暮》,还是《漠北牧歌》《丰美敕勒》,都暗含着画家对于“诗”的痴迷,他以决绝的姿态,审视北疆大地上的经典意象,找到了进入“诗的北疆”的有效路径,一定程度上从艺术的视角丰富了北疆文化的精神内涵,实现了艺术的当代性转化。

  仔细观看“北疆彩墨”系列作品,不难发现,艺术家在大量写实的基础上,再现了令人神往的北疆景观,尤其是构图上强调色彩的差异性,更好地延展了景观的可能性,衍生了一种新的具有北方特色的美学——重置的美学。蒙古马、蒙古包、河流、白桦林、胡杨树、雪山、枫叶、羊群、红山等具有北疆特色的显性意象,以实际存在的方式直观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直接而干脆的用墨,实现了色墨迭现的境界,是当代“重彩画”的显著特点之一,可以给人带来足够震撼的视觉冲击。当然,李政恩并不满足于对“意象”的直接呈现,他紧紧抓住北疆的地域特色,从四季这一时间概念入手,思考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问题,力求在时间与空间的统一范畴之内,完成自我的超越。他所带来的景观,不再是单纯的实指意义上的景观,更是一种美学上的具有诗意的重置景观(但这一景观绝非庸常意义上的人造景观)。他拒绝高蹈的抒情,力争回到事物的本来面貌,利用色彩的勾填与布局的悬置,重新排列组合之后,将那些看似稀疏平常的符号,瞬间上升为某种具有深刻内涵的精神指涉。

  古人常说,“师古而不泥古”,意在表达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既要向古人学习,但不能拘泥古人的一些僵化的法则体系。李政恩尝试着师法古人,但敢于大胆创新,做到了不失根本,勇于创新。从“北疆彩墨”系列作品中,不难看出他融汇了当代艺术的内蕴与个体古典艺术的思维,在传统与现实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契合的突破口。他善于着色,以炙热、浓烈、艳丽的色彩来刻画北疆地域的自然、人文景观,营造出一种鲜明的色彩差异感,瞬间将北疆独特自然风光、人文特点凸显出来。

  从李政恩的画作中,尤其是“北疆彩墨”系列中,更能够充分展现出其思想的复杂性与认知的广度。他的绘画语言的复杂性,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他个体的杂糅能力与高超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所应当具有的品质。画家致力于从浓墨重彩中,离析出艺术与哲思的关系,并以不破不立的姿态,重新审视北疆文化的内蕴与外延,并且沿着这条审美之路,负重前行,孜孜不倦。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李政恩以一个艺术家的敏锐性,体验到了北疆文化在中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自觉地以他者的视角、极强的表现力,捕捉到了其时代精神的内涵。李政恩在抓住北疆显性意象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北疆文化的意义拓殖,在丰富北疆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他者”的视角,将北疆文化深埋于自己艺术创作之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读《众里寻他千百度:淑章谈古诗词》
~~~——李政恩“北疆彩墨”系列作品评析
~~~——长篇小说《神树街》艺术浅析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锡林郭勒
   第08版:要闻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出彩
   第12版:收藏
绝美之韵弦外响
“他者”的北疆与重置的美学
描摹乡村风情的笔墨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