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合枕: 孔孔相通 天地人和

福禄靠枕。
六合枕细节精致。
靠枕。
三孔耳枕。
靠枕。
多孔迎手。
“生财有路”开心耳枕。
车用颈枕和小耳枕。
  □本报记者  高瑞锋

  天地人和,路路畅通,汇通天下。

  这是六合枕的美好寓意。

  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合枕外形独特,六个面、六个孔、六朵花,孔孔相通,软硬适中,枕在上面,耳朵、脸部、后脑不会被压,不会产生发闷、发烫、发热的感觉,有助人快速入睡。

  有着百年历史的六合枕,曾经,从宫廷走向民间,如今,它又从民间走进故宫博物院,一针一线里,连缀着文化传承故事;一里一面中,尽显中华文明底蕴。

  非遗走入生活才能焕发生机

  □一默

  如何保护非遗技艺,使其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自治区级非遗技艺六合枕的传承发展之路就是很好的例子。传承人温永华不仅让六合枕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而且还使它重新走进“宫廷”,最重要的是带动了更多的人实现了灵活就业,坐在家里就可以挣钱,让古老非遗的价值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充分体现。

  回观很多融入现代社会的非遗技艺,无不像六合枕一样,紧跟时代,汲取现代滋养,不断茁壮成长,从而长得更高,走得更远,活得更精彩。

  对于非遗文化,“用”是最好的传承,也是最大的发展。从几年前的《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到这段时间的《中国国宝大会》第三季、《文脉春秋》等文化类节目的热播,“非遗”元素融进了餐具、茶器、酒器、香器、灯具中……全社会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持续提高,非遗文化正在融入群众生活。

  “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以来,多地主动将非遗工作融入脱贫攻坚工作,将传统工艺传习所、闲置场所等进行改建或扩建,帮助贫困人口、居家人员学习传统技艺,促进就业增收,古老非遗与时俱进,正在走向更为广阔的舞台。

  事实证明,古老非遗只有走入寻常百姓家,才能在融入现代生活中实现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只有让“静态”的非遗变“活”、变得会“说话”,才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走近百姓生活,才能重新焕发出魅力、释放出最大价值。

  百年历史  身份象征

  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枕头实物,是湖北省江陵市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竹枕。

  据考古学家考证,汉代以前,虽有铜枕、玉枕,但是,枕头多为竹、木所制;西汉出现了漆枕和丝织枕头,用天然香草做枕芯;唐宋时期,瓷枕最为盛行;明清以后,纺织印染业发达,枕头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而六合枕,始创于清朝鼎盛时期山西的票号中。

  相传,当时供职于日升昌票号的账房先生常年忙碌,白天浑身疲乏,夜里失眠多梦。他的夫人担心他的身体,日思夜想后,为他缝制了通风透气的六孔枕。

  枕在六孔枕上,账房先生感觉耳朵、脸部和后脑轻松了很多,睡意很快袭来,连着几日都没有失眠。很快,六孔枕的特殊功效就在票号里传开了。

  六孔枕即六合枕。

  温永华,68岁,包头市人,六合枕手工制作技艺自治区级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

  她说,“六孔”分别代表天、地、东、西、南、北,孔孔相通,因此取名为六合枕,寓意票号追求汇通天下的理想。六合枕在当时逐渐成了身份的象征。

  民间传说中,六合枕还和慈禧太后有着不解之缘。

  据传,慈禧出宫行至山西平遥,人困马乏,入夜后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当地官吏得知后,献上了六合枕。慈禧枕后,安然入睡,第二天也神清气爽。她得知六合枕的寓意后,大悦,脱口说道:“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啊。”于是,给六合枕赐名为泰。

  因此,六合枕又名六合泰枕,并传入了宫廷,逐渐成为晚清达官贵人的专用枕头,民间很少见到。

  清朝时,温永华祖上的一位先人在京城的一个一品官员家里当奶妈,官员家里使用的就是六合枕,闲暇之余,这位先人和其他下人学会了制作六合枕,后把这份手艺教给了家里人。

  复原技艺  进入故宫

  20世纪40年代,温永华的姥爷和姥姥带着家人从山东烟台来到内蒙古包头市定居生活,一块带过来的,还有祖上留下来的一个蓝布六合枕。

  “那时候生活辛苦,家人没有闲情逸致制作六合枕,它一直被压在柜底,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母亲退休后为了打发时间,才把它翻出来,照着做了个一模一样的,而且色彩更鲜艳、更漂亮。”温永华说,这是她和母亲制作六合枕的开始。

  温永华的母亲杨翠英手很巧,钩、织、绣等女红样样做得精。在母亲的影响下,一样心灵手巧的温永华从小也开始缝缝剪剪。

  起初,温永华和母亲制作六合枕只是想给家里的晚辈当作结婚礼物,没想到,亲戚朋友看到后,都说好看,纷纷讨要,于是,母女俩做的六合枕渐渐多了起来。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一位朋友把温永华制作的六合枕带到了北京,被当时唯一一家入驻故宫博物院的丝绸馆看中,并下了订单,直到现在,双方仍有合作。

  同年,为了能使手艺流传并不被“盗版”,温永华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六合枕实用新型专利。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温永华和母亲也越来越忙,母女俩每天早晨五点多起床,稍微收拾一下后,便开始手工缝制六合枕,常常做到深夜。

  温永华说,六合枕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工序复杂,需要36道工序、3000多针,枕面布料要选用绣花讲究的织锦缎,开孔花蕊要选用素缎,两者面料要搭配讲究,颜色花样更要和谐美观,而且,填充一个枕芯需要花费三至六小时,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

  保留传统  融合现代

  “保留传统技艺 融合现代生活”,这是温永华制作六合枕的宗旨。

  近年来,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她几经改良,把六合枕从六孔发展到了一孔、十孔以及十四孔,工艺制作难度逐渐加大,使用场景更为多元,六合枕里的填充物也由过去的扁谷子、荞麦皮发展为现今的苦荞壳,枕着更为舒适。

  “传统六合枕的高度是14公分,要求人侧睡,但是,现代成年人的肩膀宽度平均超过了14公分,这样的高度不仅有些高,而且长时间固定一个姿势,不利于良好睡眠,于是,我又创新了单孔枕头,起名开心耳枕,它只有一拳头高,既可以仰睡,也可以侧睡,枕在上面很舒服。”温永华说。

  之后,根据顾客反馈,温永华又发明了适用于不同坐姿的六合枕。

  外圆内方的靠枕恰似中国古钱币,被称之为有钱花;宝葫芦样式的靠枕可以让人的整个后背靠上去,寓意福禄双全;长期开车的人一般颈椎不太好,于是,有了元宝状的颈枕;为了让车后座乘坐的人手肘舒适,有了十孔的肘枕,并且在上面绣了云纹、石榴等吉祥图案……这些系列的六合枕供不应求。

  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六合枕系列产品在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奖。如今,六合枕系列产品更是成为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三级政府指定的伴手礼。

  2015年,在包头市妇联的帮助指导下,温永华创办了六合枕手工坊,至今共对包头市、呼和浩特市等地的2000多名妇女进行了培训,让她们居家即可挣钱,实现灵活就业。

  “六合枕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它帮助很多人获得了经济收入,这是我最为欣慰的。”温永华说。

  (图片均由温永华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旗县融媒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社会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要闻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旗县融媒
六合枕: 孔孔相通 天地人和
二人转:文化 融合的戏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