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赤峰

传统绒毛产业焕发勃勃生机

  □本报记者  王塔娜

  隆冬时节,走进赤峰市高新区红山产业园,东黎、圣伦、昭乌达、仁立雪莲等一批绒毛生产加工企业正在开足马力忙生产,各类现代化高端纺织印染设备正高速运转,园区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孕育着腾飞的希望……

  赤峰市是全国最大的绒毛产区之一,每年有1000多吨羊绒在这里被运送到世界各地。绒毛纺织加工产业是赤峰市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产业链条完整、要素齐全,现已形成红山、松山区、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和林西县5个羊绒产业加工集聚区。

  抓产业、促转型是撑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如何推动传统绒毛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去年,我们实施自治区羊绒收储贴息项目,对收储羊绒的加工龙头企业贷款贴息317万元。全力推动一批重点项目投产达效,目前东黎羊绒100万件羊绒衫、10万米高端羊绒面料项目、圣伦羊绒轻柔羊绒空气纱纤维技术改造项目已建成投产,仁立雪莲年产20万件羊绒制品、300吨羊绒纱项目也将在年底建成投产。”赤峰市副市长付守利说道。

  如今,赤峰市市级以上羊绒产业重点龙头企业6家,其中国家级1家,自治区级3家,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绒毛皮革加工企业9家。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产值11亿元,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4家,已创建“东黎”“昭乌达”“圣伦”等知名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2023年无毛绒加工量预计达到960吨,生产加工羊绒衫45万件以上,羊绒制品出口创汇可达5800万美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经济周看
   第06版:视界
   第07版:盟市专线
   第08版:要闻
致读者
“兴安盟大米”区域公用 品牌价值262.87亿元
口袋公园里装满“小确幸”
传承爬山调 唱响河套情
冬储肉鲜“伊德喜” 雪地火锅喷喷香
自动发药机开启 取药“提速”模式
传统绒毛产业焕发勃勃生机
把根治欠薪作为 重大政治任务
冬景美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