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笼莜面出塞外 百变花样显情怀

蔬菜汁莜面“中华龙”。
蔬菜汁莜面“事事顺意”。
蔬菜汁莜面“孔雀开屏”。
莜面饨饨。
莜面鱼鱼。
吃上一口凉汤莜面美滋滋。
莜面块垒。
  □文/图  本报记者  高瑞锋

  “冷调莜面捣烧酒,山珍海味都不如。一口莜面一口酒,香得人口水流。”这是流传在我区阴山一带有关莜面的顺口溜。

  莜面由莜麦加工制作而成。莜麦属塞北高寒农作物,是阴山特产,在我国已有千年的历史。我区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山西“雁北十三县”和河北张家口地区,都是莜麦大产区。

  而在我区,武川莜面因面粉较白,口感筋道,最为人所称道,武川县也被誉为“中国莜面之乡”。

  阴山南北  朝夕常食

  莜面由莜麦加工制作而成。《绥远通志稿》记载:“莜麦,一作油麦,即燕麦也,旱瘠之地亦宜播种,山前、山后各县均广种之。”这里的“山”指阴山。

  阴山前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符合莜麦喜寒凉、耐干旱的特性,故莜麦有“开花铃铃多,霜打更结颗”的说法。魏晋南北朝时期,阴山地区的农民已开始种植莜麦。相传,清朝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时,在归化城吃过莜面后赞不绝口。

  莜面既是独具边塞风味的传统小吃,也是当地各族人民的主要食物,民间自古传颂“阴山莜面甲天下”。明代史学家杨慎在《丹铅总录》中提到莜面:“阴山南北皆有之,土人以为朝夕常食。”

  而位于阴山北麓、俗称后山的武川县所产的莜面,是阴山莜面中的极品。无论是在塞外青城呼和浩特,还是在首都北京,甚至在上海,只要是经营莜面风味的饭店,大多喜欢打“武川莜面”的招牌。

  在武川县,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莜面,而且勤劳的人们还研究出蒸、炸、汆、烙、炒等40多种莜面制作方法。其中,最为常见的有捏鱼鱼、推窝窝、搓卷卷、卷饨饨、包饺饺、压饸饹等。在当地,有许多掌握制作莜面传统技艺的巧妇,莜面在她们的手里或搓、或推、或擀、或卷,花样翻新,上锅出笼后散发出独特的莜面清香,闻之让人胃口大开。

  而且,莜面是一种高热量食品,饱腹感强且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具有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脑血管的功效,是“三高”人群的理想主食。

  做法多样  筋道好吃

  莜麦生长在高寒地区,性凉,因此在加工制作过程中需要“三熟”,“一熟”是磨莜面前要把去壳后的莜麦炒熟,“二熟”是和面时要用沸水把莜面泼熟,“三熟”是要用笼屉把莜面蒸熟,只有这“三熟”到位,莜面才好吃上口。

  和莜面时,还要做到“三光”,即面光、盆光、手光。这就需要讲究配水比例和揉面动作,只有这些方面掌握好了,才能轻松实现“三光”,做出来的莜面也就筋道好吃。

  用莜面制作的食品除了常见的鱼鱼、窝窝、卷卷、饨饨、饸饹等,还有玻璃饺子、插花片片、山药馀子、螺丝卷卷以及凉拌莜面、素炒莜面、炒块垒、回勺莜面、煮馀子、拿糕等多种花样。

  食用时,莜面蘸着热汤和凉汤是两种最为主流的吃法。热汤一般用肉、山药等炖烩而成,冬天较多食用;相比之下,凉汤的用料很多,夏季蔬菜成熟,水萝卜、黄瓜、西红柿、香菜、生菜等用植物油、盐、鸡精、酱油、花椒加水调拌均匀即可。不论热汤、凉汤,吃的人都可按照自己的口味,或多放醋,或多放辣椒,自行调制。

  见到武川莜面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贾银凤时,时值半晌午,她正把莜面放在盆里,准备做莜面鱼鱼。

  只见贾银凤把滚烫的开水浇在莜面里,用筷子搅拌后,用力和面,很快,莜面就变得光滑了。她把莜面揉成长条状,又揪成一个个小面团,然后左手4个小面团,右手5个小面团,同时相向搓。随着贾银凤的手掌在案板上滚动翻飞,面团变成了一根根细溜溜的莜面长鱼鱼,不断从手掌心窜出,但是怎么都滚都不断。当做好的一笼莜面上锅蒸熟后,莜面鱼鱼变得晶莹剔透,浓郁的香味随着蒸汽氤氲散开……蘸着热汤吃一口,顿觉唇齿留香。

  “百变莜面”  走向全国

  贾银凤今年55岁,是土生土长的武川县人。2015年,她成为武川莜面呼和浩特市级非遗传承人;2019年,又成为武川莜面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

  贾银凤从小看奶奶和母亲制作莜面,感到好奇,就慢慢开始学习,到八九岁时已经熟练掌握了这门手艺。20岁那年,她来到武川县城生活,先后在多家大型饭店当面案师傅。

  “不管在哪个饭店工作,每隔一段时间,厨师长就会要求面案师傅创新面食花样。作为面案负责人,这个任务当然由我来负责。”贾银凤说。

  实践结合创新,心灵手巧的贾银凤苦思冥想,看到一朵花,就把莜面制作成花的样子;想到一条鱼,就把莜面制作成鱼的样子……“我心里想个啥样就捏个啥样,我们的莜面就是个‘百变’莜面。”贾银凤说。

  这段经历锻炼了贾银凤,为她日后很好地传承、创新武川莜面这项非遗技艺打下了基础。

  成为武川莜面非遗传承人的几年里,贾银凤不仅在莜面的品种上创新花样,还在莜面的色泽变化上下功夫。她用蔬菜汁和面,白色的莜面变成了五颜六色,而且味道也因蔬菜汁的不同而不同,让莜面有了多样口感。

  “这些年来,我去过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地宣传、推广过武川莜面,当地人看到造型各异、色泽艳丽的莜面后,都会被吸引过来,说‘这么好看,尝尝看’。他们尝完后,都说好吃。”贾银凤说,现在,她可以制作100多种莜面产品,用莜面捏的鱿鱼、蜗牛、兔子、四喜饺子、烧麦、寒燕、玫瑰花等,样样栩栩如生,让人垂涎欲滴。

  近年来,不断求新的贾银凤又推出了观赏性莜面,这种莜面尽管只能看不能吃,但是可以保存,便于长时间展览和观赏。

  现在,武川莜面有各级非遗传承人20多人,他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宣传推广着武川莜面。2016年,“武川莜面”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成为武川县的公共区域品牌,武川莜面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社会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乌海
   第09版:思·享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资讯
   第12版:要闻
一笼莜面出塞外 百变花样显情怀
筷尖上的文化融合
小莜面 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