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学细悟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核心提示】

  ●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时代之基、直面时代之问、应对时代之变,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发展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独特的思想魅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提供了保障

  □努尔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就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对于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世界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意义

  时代是思想之母,思想是时代之帆。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深入分析世情国情党情、有效破解新时代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础上,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一思想立足时代之基、直面时代之问、应对时代之变,引领新时代文化建设不断发展前进。

  立足时代之基,洞察新时代文化建设历史大势。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局面,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要顺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时代潮流。进入新发展阶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守正创新,准确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历史大势,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强大伟力,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直面时代之问,回答新时代文化建设重大课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什么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什么要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怎样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亟待解答。中国共产党坚持问题导向,明确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绘就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长远发展蓝图。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应对时代之变,取得新时代文化建设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强调要以宽广的视角,在世界与我国发展的大历史与时代变化大势中,把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这一系列伟大成就的取得,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基础。这一思想秉持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结晶,把握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这彰显了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的本质,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展现出巨大价值。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明确了文化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进步作用,将文化自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在有力证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科学性、真理性的同时,为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原创性贡献。

  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伟大时代。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学理明晰、逻辑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奠定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经由“两个结合”在传统文明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现代文明。“两个结合”是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在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两个结合”,打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之间的联系,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民族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民族文化,建设什么样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怎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时代课题,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意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文化思想植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新的伟大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发展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独特的思想魅力。

  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行动指南。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繁荣是基础和前提,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更为长远且更为宏大的目标,建设文化强国涵括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之中,为后者奠定基础并积累经验。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更好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诠释了中华文明的根本走向,是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行动指南。

  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思想武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聚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鲜明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两个结合”、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等重大创新观点,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任务,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实践证明,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方向、提供遵循,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思想武器。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确保文化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坚定维护广大人民的文化权益;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迈进这一重大问题,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确立了目标、作出了部署、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世界意义

  世界文化多元存在、多样发展,各种文化形态既交流互鉴又角逐竞争,构成一幅合作与博弈并存、借鉴与较量同在的文化激荡图景。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觉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提供了保障。

  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供根本保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兴盛,必然伴随着文化传播力、文明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当前,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对我们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提出了新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文化思想建构了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全面提升了国际传播效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为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中国智慧。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冷战思维阴魂不散,各种文化思潮激流涌动,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一系列国际赛事加强了国家间人文交流合作;中非合作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开展了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协商。当下,世界正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指明方向,以更高的站位彰显了中国对人类文明前途命运高度关注的大国责任意识,繁荣了世界文明百花园。

  为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发挥中国力量。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在个别国家固守“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思维、炮制“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大搞意识形态对抗的背景下,习近平文化思想尊重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认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阐明对全球文化、文明发展和交流互鉴的一系列中国立场、中国方案,这无疑有利于打破西方文化霸权、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构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国际文化新秩序。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经济周看
   第05版:理应如此
   第06版:首府
   第08版:盟市专线
深学细悟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树立正确“五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