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核心提示】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就要把科学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强化草原森林湿地保护修复、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这四项任务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整体地、系统地、协同地推进落实

  □马一凡  薛博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力推进生态保护治理,打好‘三北’工程、污染防治、节约集约攻坚战”,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以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工作着力点。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安全是生存之本,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守住生态红线、安全底线。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关键性抓手。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具有重要意义。“绿色”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底色,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权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有了更高的期盼和要求。新形势下,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同呼声。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促使产业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一起增长。

  科学把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原则和方法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工作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工作原则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依据,是对内蒙古发展方向的科学定位。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人通过劳动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当人类的经济活动达到自然系统可承载的上限时,整个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系统就会崩溃,经济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从现实情况看,内蒙古生态资源丰富多样,有森林、灌丛、草原与荒漠等地带性生态系统和湿地、沙地等非地带性生态系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类型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利用好我区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必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努力把生态资源变成经济资源、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意见》聚焦我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并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这些部署从行业上看涉及农牧业、工业、金融业等重要领域,从自然类别上看涉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类型,从权责上看涉及党委、政府、企业等多方主体,从层级上看涉及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等各个层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就要把科学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强化草原森林湿地保护修复、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这四项任务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整体地、系统地、协同地推进落实。强化草原森林湿地保护修复对荒漠化综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的深层次要求是树立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要坚持系统观念,把山水林田湖草沙看成一个复杂的、发展的系统,系统中各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相互依赖、相互联系。要详细考察各要素的客观情况,统筹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配合、均衡协调发展,处理好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体任务当中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统筹推动重大部署和重要任务落实见效

  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荒漠化、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灾害,制约着三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构成挑战。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内蒙古横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荒漠化防治战线长、任务重,是“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责任区域,科学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是内蒙古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下一步,我们要坚持走好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

  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根据实际情况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通过人工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飞播造林种草、水土保持封禁保护等措施,促进林草植被恢复,不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提升系统治理和科学治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并落实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的各项制度,以及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确保生态系统有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持续加强黄河流域、“一湖两海”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大破碎化湿地的恢复力度,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加强污染的源头治理,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不被突破。加强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加快垃圾污水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建设。加强受污染耕地、矿区用地等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清洁能源为突破口,全面带动工业、农牧业、服务业绿色升级,实施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以发展高效节水产业为抓手,提升黄河流域水源涵养能力;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以发展绿色金融为助力,在企业绿色转型中充分发挥金融作用,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作者单位分别系内蒙古党校、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直属机关工委)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经济周看
   第05版:理应如此
   第06版:首府
   第08版:盟市专线
深学细悟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树立正确“五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