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履职尽责谱新篇 实干担当开新局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12月27日,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驻呼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代表围绕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和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开展集中视察。
2023年7月5日,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来自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领域的50余位各级人大代表走进清水河县,实地视察旭阳中燃等重点项目。
2023年6月8日,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呼和浩特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草案修改稿)》立法听证会。
2023年9月28日,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对呼和浩特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进行视察。
2023年9月12日,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赴清水河县就长城保护利用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展情况开展调研。
在土默特左旗人民法院一楼,设有一处人大代表监督岗。从2018年开始,这个监督岗承担起了协助法院开展诉前调解的职责。
  □耿欣 付鹏飞 刘安庆

  步履铿锵书写华章,初心不改绘就新篇。

  翻开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的履职画卷,起笔不凡,落笔精彩。一组组数据记载着过去一年的履职成果: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9件,作出决议决定6项,听取审议专项报告30个,开展执法检查4次、专题调研53次,发出审议意见31件,办理代表议案建议244件,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83人(次)。

  一年来,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市委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精益求精立良法,认真监督促善治,抓住要事作决定,依靠代表添活力,有力推进首府民主法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显著功效在首府得到进一步体现。

  坚持党的领导 政治方向更加坚定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旗帜鲜明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体现到人大履职的各方面、各环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严格遵循“两个维护”的最高政治原则,毫不动摇忠诚核心、看齐核心、紧跟核心,持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在市委全面领导下开展工作,切实做到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始终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先后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等开展一系列专题学习研讨,推动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族篇”“内蒙古篇”,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常委会党组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举办3期读书班,开展11次研讨交流,领导干部讲党课11次,并通过“线上+线下”“走出去+请进来”“研读原文+专题研讨”等方式,组织机关干部不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做到凝心铸魂筑牢根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常委会班子成员、各专工委负责同志全部下沉代表之家进行宣讲宣传,引导基层群众切实理解“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更加坚定自觉地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力量,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一直是呼和浩特市人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常委会及机关两级党组坚持以学促干,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到9个旗县市区28个乡镇(社区),开展蹲点式、解剖麻雀式调研35次,形成调查研究报告25个,累计发现问题82个,提出解决措施84条,解决问题49个,实行清单式推进、台账化管理,切实解决了一批发展所需、群众所盼的突出问题。

  立良法促善治 立法工作更有力度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一年来,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在合作共赢上发力,为法治首府建设注入新动能。

  ——突出“立什么”,量身定制,适应改革发展所需。扎实推进生态环保立法,制定呼和浩特市大黑河郊野公园生态保护条例;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街道办事处工作条例;切实保障民生福祉,修改燃气管理条例、城市供热管理条例;着力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修改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等4件法规。同时,对现行地方性法规中不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与上位法不一致等问题反复研究,对涉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行政复议等地方性法规开展专项清理。

  ——破解“如何立”,聚焦实际,创新立法工作机制。积极推动落实“立法专班”“双组长”工作制度,成立跨部门立法专班,加强法规统筹协调力度。率先推动落实呼包鄂乌人大常委会区域协同立法工作,共同签署《呼包鄂乌人大常委会协同立法工作框架协议》;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出台《关于建立立法工作交流合作机制的试行意见》,努力开创地方立法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注重“立之用”,强化效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内蒙古大学开展合作,聘请立法咨询顾问,组织专家立法论证会,推动更多专业人才参与立法实践。注重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广泛征集立法意见建议,让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体现到法规条款中。在涉及法规案提请审议时,常态化邀请人大代表、法制委委员列席常委会会议,参与立法的全过程。加强法规宣传阐释,通过召开法规新闻发布会、开展集中宣传月等活动,扩大法规的社会影响力。

  以监督促发展 监督工作更显担当

  监督,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通过调研、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方式开展监督,有力推动首府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助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开展集中视察,对《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在全市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协助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就制定《内蒙古自治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促进条例》开展立法调研。在自治区率先出台《呼和浩特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履职。听取审议公安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情况报告,支持反诈中心建设,为呼和浩特市平安建设总体工作加分。将土左旗选派代表走进法院担任人民调解员的经验做法推广到各旗县区,推动市中院成立“首府诉源治理人大代表工作室”,在全市基层法院共设立10个人大代表工作室,调解成功案件千余件。

  ——坚持生态优先,助力提升城市生态能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连续6年听取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听取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督促中央及各类生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紧扣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对“三北”等重点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情况开展调研,对海绵城市建设情况开展跟踪调研,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推动全市生态环境向好向优,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提升城市经济能级。

  对新能源产业发展进行摸底调研,听取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报告、全市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情况报告、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制定出台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督促政府管好“钱袋子”,守好“家底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积能蓄势。紧扣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力以赴完成市委交办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专班任务,推动新签约109个项目,其中当年落地41个。紧扣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连续两年赴呼和浩特保税区开展专项调研,对《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条例》进行执法检查,推动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提质升级。

  ——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助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物业等热点问题的关切,以“专题调研+听取报告+满意度测评”的方式,聚焦“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城市建设进行监督,有针对性提出意见建议。

  以履职展风采 代表工作更接地气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一年来,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把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摆在工作突出位置,与各级人大代表一道,为推进首府现代化履职尽责。

  ——抓好制度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若干措施》《关于各级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和选民进行述职的指导意见》,制定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等8个配套文件,为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服务保障。

  ——丰富代表活动。组织开展“大走访”“我是人大代表我帮你”等专题调研活动,举办代表培训班12期,参训代表1500余人(次)。每月固定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组织代表与选民“面对面”,不定期接待选民,解决基础设施老化、垃圾清理、邻里纠纷等问题705件。探索“互联网+代表履职”方式,正式上线运行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小程序,可促进全市49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与群众线上线下全过程联系。

  ——注重专业化建设。成立文化旅游人大代表之家,吸纳13名文化旅游界专业人大代表。将30名具有专业特长的代表进行细化,组建“教育文化”“科技卫生”2个代表专业小组。打造“人大+法院”矛盾化解机制,成立全市首家“诉源治理人大代表工作室”,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

  ——改进建议督办。认真落实市政府分管副市长领衔办理重点督办建议和市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领衔督办重点建议工作,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情况的报告,注重对建议办理过程的监督,对部分承办单位建议办理情况开展工作评议。优化《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评价方案》,按照4大类15项细则进行评价,并建立代表建议办理承诺事项台账。

  以自我革命强本领 自身建设更富实效

  围绕“四个机关”目标定位,积极对标党中央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安排部署,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依法履职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统筹一盘棋,抓好机关党建工作。机关基层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集中学习19次,为80名离退休老党员“送书上门”410余册,开展观展党性教育活动5次,收看反腐教育电视片2次,宣讲(含述学讲学)27次,覆盖人数440人次,理论学习覆盖650人次。

  ——拧成一股绳,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改善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年龄、专业、知识结构,优化人员结构配置,增强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的生机和活力。改进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完善考核激励办法,树立“靠作风提质、用数字说话、凭实绩交卷”的干事导向。

  ——建立一本账,认真检视整改。主动接受巡视监督,支持派驻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开展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聚焦解决“三多三少三慢”问题,制定《整改台账》,与建章立制工作一体衔接。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完成9件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全面提升人大履职和机关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实干成就梦想,奋斗开创未来。新征程新任务对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呼和浩特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必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与时俱进强本领,上下联动提效能,持之以恒转作风,持续推进政治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建设,以实际行动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首府新篇章贡献人大力量!

  图片由呼和浩特市人大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回顾
~~~——呼和浩特市政协2023年工作回顾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经济周看
   第05版:理应如此
   第06版:首府
   第08版:盟市专线
履职尽责谱新篇 实干担当开新局
凝心聚力促发展 奋楫笃行启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