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出处】

  (明)张居正《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

  【原典】

  窃闻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然尚有一事为民病者,带征钱粮是也。所谓带征者,将累年拖欠,搭配分数,与同见年钱粮,一并催征也。……况今考成法行,公私积贮,颇有赢余,即蠲此积逋,于国赋初无所损,而令膏泽洽乎黎庶,颂声溢于寰宇,民心固结,邦本辑宁,久安长治之道,计无便于此者,伏乞圣裁施行。

  【释义】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是对明朝张居正“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一语的化用。致:达到,实现。要:关键。其意为:实现国家安定的关键,就在于使百姓安居乐业;而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就必须体察他们的疾苦。张居正的这一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民本主义思想。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向明神宗上《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奏请在全国范围内停止带征钱粮,对于百姓积欠的部分不再追究。蠲(juān):除去,免除。积逋(bū):累欠的钱粮。带征钱粮“将累年拖欠,搭配分数,与同见年钱粮,一并催征”,而百姓即使遇上丰年,收获的粮食也仅够交纳当年的钱粮;如遇上灾年,当年必然无法足额交纳。而征收钱粮的人为了向朝廷交差,“往往将见年所征那(nuó)作带征之数,名为完旧欠,实则减新收也”。如此年复一年,百姓所欠的钱粮就越来越多,终将无法承受。张居正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只需交足当年应交之数,不再补交过往年份的积欠。这样既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亦减轻了连带而来的吏治弊病,并称“久安长治之道,计无便于此者”。

  【启悟】

  为官之道,在于体恤民情;为政之要,在于解民之困。民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先贤们一再强调民众的利益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呼吁关心关注民众的利益和疾苦。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要让群众安居乐业,最重要的就是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工作中满怀对群众的感情,聚焦群众生活细微处,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努力化解难点、疏通堵点,将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问题清单和落实清单,让群众所呼所盼变为一件件落地的实事。

  为民造福贵在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只是嘴上说为民服务,在行动上却不能“察其疾苦”,那就只是口惠而实不至。何谈安民治政?遑论赢得民心?我们要真正把民众疾苦了解清、处理好,“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如此才能吸引和凝聚起千百万大众,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为民实事办得怎么样,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如何真正把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是检验党员干部能力和作风的标尺。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坐在办公室里很难发现,解决方案更不会凭空出来。广大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换位思考、转变作风,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盼,广泛深入群众,变被动为主动,更加专注于了解群众、服务群众,把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里去,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

  (袁宝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弘扬蒙古马精神·榜样的力量
   第06版: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7版:科技
   第08版:评论
让消费持续“暖”起来“热”起来
在“归零”中突破自我
纳入体系建设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辣语】
用好警示教育加固思想防线
无偿献血既要弘扬也需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