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早上7点钟,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大青山乡五道沟村委会护林员田永臻,骑上摩托车顺着哈达门森林公园一路向北,在自己负责的近5000亩管护区内开始了巡护工作。
多年的护林工作,练就了田永臻强健的体魄,虽已到了花甲之年,但爬起山来却敏捷矫健。他说:“这几天积雪刚刚融化,最易发生险情。尤其五道沟这一带,林草资源丰厚,我们不仅要盯住陌生人,还要仔细查看有没有偷偷放牧的。”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通过完善禁牧休牧制度、持续强化监督指导和巡护巡查力度、科学划定禁牧区范围、推进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等方式,巧用“堵”与“疏”的方法,破解封山禁牧、护绿增收难题。
3月19日,武川县二份子乡蔺家圪卜村委会养殖户富芳,在禁牧协议书上郑重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如果养殖户在禁牧区从事放牧或毁坏禁牧设施,乡综合行政执法局将视情节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从1月份开始,武川县各乡镇干部便马不停蹄地走村入户,向村民们宣传违规放牧执法标准、棚圈补贴等相关政策,把禁牧要求层层传达到村到户到人,构筑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封山禁牧工作格局。
“现在全县将禁牧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9个乡镇均成立了禁牧工作队,配备了禁牧车辆,并明确了禁牧处罚标准。”武川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和平说。
目前,武川县依据《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在草地禁牧区放牧的,一只羊处罚120元,一头牛的处罚额度是羊的5倍。如果在林地禁牧区放牧,除按毁坏林木株数的3倍进行补种外,每只羊还要处罚10—50元。
为进一步做实“堵”的工作,呼和浩特市正在构建禁牧休牧预警监测平台。
“我们将依托呼和浩特市智慧林草大数据平台,利用已建成的232个森林草原防火预警监测摄像头,以及日常巡护的无人机设备,对监控摄像范围内的禁牧休牧区、重点监测区等,实时开展智能识别和监测预警。同时,将识别抓拍信息通过大数据平台、APP系统和手机短信等形式,反馈至村级林长和乡镇执法部门,实现违规放牧行为监测、预警、报告三同步。”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资源防护科科长冯伟说。
禁牧,不是限制畜牧业,而是通过扶持与转型并行,在养殖和生态之间找到一个切入点,达到禁牧不禁养,护绿又增收。
这便是一个“疏”的过程。
“2023年9月,我们从可镇复兴号村搬到定相营村,这儿交通便利,棚圈设施齐全。老家那边禁牧,在那儿种草,在这儿集中圈养,收入也不减。”今年54岁的石建莉经营养殖5年多,积累了不少经验。
自2023年以来,武川县本着禁牧不禁养的原则,全面推进舍饲圈养,促进畜牧业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积极鼓励保护区内养殖户通过异地新建棚圈或租赁棚圈的方式,搬迁到保护区外发展舍饲养殖。去年在政府部门的帮扶下,定相营村共建起36个标准圈舍,目前已全部被养殖户租用。
除了推行异地养殖,县里还推出集中养殖、自家院内养殖、加快优良品种推广、生态移民等举措,引导养殖户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
武川县作为目前呼和浩特市唯一全面享受草原生态奖补资金的地区,按照每亩7.5元补助标准,共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38亿元,2021—2023年已兑现下达当地8355万元,共惠及农户4.49万户。有了草原生态奖补资金的加持,农牧民保护草原的自觉性越来越高。
2023年12月14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方案》明确指出,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旗县(市、区)开展试点,探索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的有效路径和促进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有益模式。
随即,呼和浩特市将武川县作为全市草畜平衡试点县,采取草原生态奖补和舍饲圈养的方式开展全年全域禁牧。从生态保护、产业转型、民生保障等多个层面总结实践经验。目前,各项工作按照既定时间表、路线图全面展开。
封山禁牧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林草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禁牧如治水,宜疏不宜堵。当前,呼和浩特市正通过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疏堵结合,科学养殖、政府主导,协同推进的方式,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制度,确保在2024年,全面遏制重点区域内的违规放牧行为;到2025年,舍饲圈养等集约化养殖设施更加健全,补助补贴政策更加完善,监督执法更加有力,所有禁牧区实现全面禁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