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楼道“大变身” 激发自治“微力量”

  □本报记者  潘佳  通讯员  李宝乐

  “咱们小区是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和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怎么能楼道里堆满纸箱子、电动车?这样不仅有安全隐患,还影响心情,必须想办法改善!”不久前,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万水泉镇万泉佳苑A区28号楼楼栋长张明向社区工作人员提出了要求。

  民有所呼,万泉佳苑社区就有所应。

  万泉佳苑社区基础设施和环境较为陈旧,社区党委书记李晶晶抓住居民反映最强烈的楼道堆物、电动车进楼道、墙面脏等问题,带领社区“两委”成员通过调查问卷、集中访谈、走访入户等方式广泛征集居民建议,并以民主的方式推出“幸福楼道”微自治项目。

  该项目以提高社区居民幸福指数为目标,吸纳党员、人大代表、派出所民警、消防员等人员组成评选小组,以楼栋为单元,组织楼栋长、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们经常坐在一起,以拉家常的方式开展居民议事。此外,每月定期召开成员会议,就楼道评选工作的治理难题和评选规则集思广益、献计献策。

  通过推进“幸福楼道”“幸福住户”评选,结合道德银行积分奖励制度,以“文明行为和道德善举”为内容,以“银行储蓄”为手段,以“榜样教育”为途径,在自己居住的楼道里营造文明和谐的环境,让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为维护“幸福楼道”评选成果,社区发动楼道居民建立了三级联动(网格员、物业、居民)自治小分队,进行常态化巡查,将楼内卫生、治安等工作分包到户,动员大家共同维护自己的家园,进一步提升了邻里情感。

  “改变是大家都能直观看到的,这其中最大的变化是邻里之间的和睦互助。更难得的是,居委会积极协调,充分尊重大家的意见,让我们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 连续两次被评为“幸福住户”的居民张先生说。如今,在万泉佳苑社区,小楼道成为文明倡导和基层善治的大阵地,更多居民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从“小家”走出融入“大家”,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截至目前,万泉佳苑社区共为11个单元挂上“幸福楼道”光荣牌,为128户“幸福住户”发放了奖品。“幸福楼道”微自治项目被评为包头市思想文化工作优秀创新案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先锋
   第06版:青春号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生态环保
提升党建质量 凝聚奋进合力
党建引领赋能 特色产业“开花”
治沙“先锋”
每周一学
“小田变大田”描绘乡村好“丰”景
楼道“大变身” 激发自治“微力量”
村民缴医保 村集体“买单”
用扫帚书写大爱
筑牢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