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扫帚书写大爱

  □本报记者  潘佳  通讯员  珍珍

  凌晨4点多,晨光熹微。在兴安盟扎赉特旗胡尔勒镇芒哈嘎查,73岁的张道尔吉脚蹬三轮车、肩扛扫帚和铁锹,准时出现在乡村公路上。他挥舞着手中的扫帚,开始清扫道路垃圾,修补低洼路面。这项“工作”,他已经干了42年。在芒哈嘎查,说起张道尔吉,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连声赞叹。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好老头”。

  张道尔吉是土生土长的扎赉特旗人,一直靠种地养畜为生。他曾是嘎查里的贫困户,在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下,搞起了养殖和庭院经济,凭借自己的辛勤努力,成功脱贫致富。

  上世纪80年代,嘎查的小路垃圾遍地、杂草丛生,张道尔吉看不过眼,主动拿起扫帚清扫,当起了义务环卫工。起初是清扫自家门前的一条路,后来是整个嘎查的草原路,再后来延伸到公路,哪里路不平、路面脏,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2019年冬季,一场大雪过后,嘎查的草原路积了厚厚一层雪。天还没亮,张道尔吉就带上工具,从北山一直扫到芒哈桥,足足有1500米长。路上的雪被清扫干净后,老人的帽子和口罩上结满了冰霜,棉大衣已经湿透。老伴儿心疼地劝道:“以后等到太阳出来再去扫吧,还能暖和一些。”张道尔吉摇了摇头说:“不起早干不完啊,雪天路滑,容易出事儿,太危险了。”

  40多年风雨无阻,张道尔吉清扫的道路已达3万多公里。日复一日做着同一件事,这位蒙古族老汉的手上布满了老茧和伤疤,磨坏的胶鞋、用坏的扫帚更是不计其数。面对大家的赞扬,张道尔吉总说:“党的政策好,让咱们过上了好日子,衣食无忧,我的身体还挺好,为社会尽点力是应该的!”

  村民白巧云今年47岁,在她小的时候,就经常看到张道尔吉清扫草原路。她说:“老人这么大年纪,还尽心尽力地为大家服务,我们更要向他学习,以身作则,一起维护好村里的环境。”“好老头”张道尔吉在小小的乡村引发了“好人效应”,犹如一束阳光,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力量。在他的带动下,芒哈嘎查的村民们纷纷加入环境卫生志愿服务队,自觉清除脏乱垃圾,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把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扫帚很轻,却承载了一位古稀老人心中的大爱。40多年来,在芒哈嘎查的草原路上,张道尔吉奉献的身影已经凝成一道美丽的风景,他先后获评兴安盟第五届道德模范以及“兴安好人”等荣誉称号。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张道尔吉实现了夙愿,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感恩党,一直想成为其中的一员。虽然我已经年老,但还是想以绵薄之力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作用,为乡亲们多做一些好事。只要我还走得动,就要一直扫下去。”张道尔吉道出了入党的初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先锋
   第06版:青春号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生态环保
提升党建质量 凝聚奋进合力
党建引领赋能 特色产业“开花”
治沙“先锋”
每周一学
“小田变大田”描绘乡村好“丰”景
楼道“大变身” 激发自治“微力量”
村民缴医保 村集体“买单”
用扫帚书写大爱
筑牢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