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彦淖尔

建管并重托底粮食安全

  □本报记者  薛来

  看着数台大型机械开沟挖渠、修整田埂,陕坝镇帐房村党支部书记刘三换喜上眉梢:“土地改造后,小田变大田、荒田变良田,配套管网、供电设施、滴灌主管道等全部进入地里,不仅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地价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自然就增加了。”

  帐房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位于杭锦后旗综合科技示范园区内,按照“土地平整、集中连片、农田配套、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建设要求,园区全面改善农田基础生产条件,提升土地生产能力,重点以高效节水为主,集成了澄清式、移动式、半固定式等多种节水灌溉模式,建有衬砌玻璃钢毛渠12条、模袋混凝土渠道22.4公里,建成2万立方米蓄水池,修建田间道路82.97公里,并配套建成数字高效节水信息平台和耕地质量提升监测站。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021.19万亩,亩均节水20立方米以上、节约成本90多元;新增耕地1.5%左右,森林覆盖率提高1.35%;粮食产能提高10%以上,土地流转收入每亩提高500元以上;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

  在五原县和胜乡4万亩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项目现场,多台大型机械往来穿梭,施工人员正忙于清理田间积土、破条整地,现场繁忙而有序。

  “我们这里部分村社农田立地条件较差,土地盐碱化问题严重,且渠系、道路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土地利用率偏低,农民收入难以提升。今年,我们高起点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粮食高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和胜乡党委书记吴刚表示。

  针对河套灌区耕地碎片化严重、耕地“肥瘦”差异大等情况,巴彦淖尔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必须做到农民“五同意”,即同意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同意大破大立土地调整、同意出工和植树、同意社会矛盾自行解决、同意率达到85%以上;项目设计必须通过“六方”签字,即农民代表、村民小组组长、嘎查村书记、苏木乡镇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旗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项目建设实行“三打破、五统一、一重新”建设模式,即打破农户的承包界、打破杂乱的地块界、打破混乱的渠沟路布局,统一开挖渠沟、统一修整道路、统一平整土地、统一建设水利工程、统一营造防护林,建设完成后将土地重新分配经营;项目竣工验收后明确管护主体,建立“市统筹、县负责、镇监管、村落实”的管护机制,建管并重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此外,巴彦淖尔市政府每年安排以奖代补资金5000万元,对当年项目建设成效好、建设质量高、建后管护到位的旗县区给予奖励补助,充分调动县乡两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

  行走在临河区狼山镇爱国村,远远望去,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高标准农田改造,不仅节本增效,还能改良盐碱地,去年我种了60多亩辣椒,亩均纯收入3000多元,这是从前根本不敢想的事情啊!”村民张国华兴奋地说。

  爱国村有8700多亩耕地,中重度盐碱地就占到50%以上。通过集中连片高标准整治,同步实施“上膜下秸”和“暗管排盐”等技术,昔日的中重度盐碱地重新焕发生机。

  爱国村党支部书记潘竞忠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盐碱地改造后,土地流转价格由原来的300元涨到如今的1000元,葵花亩产由原来的100斤增加到现在的400斤。通过统一翻地、统一打药、统一种植,农民的生产成本降低30%,收入增加40%。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效应日益明显,广大农户参与意愿日趋强烈,全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具备整市推开的条件。2023年3月28日,河套灌区正式成为国家首批整灌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目前已累计建成“一村一田”示范区20个。通过项目实施,该市粮食单产将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3的耕地将达到“吨粮田”标准。

  “今年,全市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85万亩,并同步实施高效节水项目100万亩,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50.2万亩,力争11月底全部完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巴彦淖尔市农牧局农田建设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经济周看
   第06版:理应如此
   第07版:盟市专线
   第08版:北国风光
建管并重托底粮食安全
“三跑田”变“三保田” 稳粮有“底气”
聚力整田畴 标准高起来
4.36万亩高标准农田全部进场作业
“科技范”满满 兴农又惠民
良机良法良种 建设更多“良田”
全力打造黑土地保护“新样板”
打通土地“经脉” 绘就土地“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