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牌调解团”让邻里关系更和睦

  □本报记者  安寅东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们坐下来把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了,大家还是最亲的朋友!”5月13日,包头边境管理支队巴音花边境派出所所长张鹏远劝说着情绪激动的牧民达某和邻居乌某。

  1997年草场承包确权之前,包头市达茂旗巴音花镇吉忽龙图嘎查牧民乌某的房子已经盖在了现在的位置。近年来,随着各家草场点位不断精确,达某才发现乌某房屋及羊圈等占用了自家50余亩草场。于是,两家从以前的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慢慢变得矛盾纠纷不断。

  巴音花边境派出所民警在下乡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该情况。“矛盾隐患一经排查,就要尽快化解。”张鹏远说,派出所邀请了镇政府、司法所和原草监所相关负责人组成“金牌调解团”,为矛盾双方架起沟通的桥梁。在听完相关法规、判例的详细解析后,双方最终同意以相应比例置换草场使用面积,并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

  这是该所借助“四步走”化解边境地区矛盾纠纷工作法,解开群众心结、凝聚邻里关系的诸多例子之一。边境地区的草场纠纷居多,矛盾解决起来涉及国土、农牧、林草等多个单位。为此,该所深入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据辖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矛盾排查、联合调解、定期回访、多维宣传的“四步走”化解边境地区矛盾纠纷工作法。以派出所和巡回法庭为主导,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其他调解力量为辅助,吸纳辖区护边员、边境义警以及有声望的牧民群众,组成矛盾纠纷“金牌调解团”。由民警通过走访、接处警初步了解、排查矛盾隐患,再由“金牌调解团”开展集中调解,纠纷调解成功后,该所民警还将进行定期回访和法规宣传。与去年相比,巴音花边境派出所矛盾纠纷警情同比下降37%,实现了矛盾纠纷“零激化、零反复”。

  “本来就是小矛盾,现在这个调解结果我们都很满意,谁也不吃亏。现在微信也加回来了,我们两家的关系还像以前一样亲密。”达某对回访的民警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视界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出彩
我区开展涉企 行政执法专项监督
能动司法守护黄河长久安澜
我区民法典宣传亮点纷呈
“旅游警务”升级版让游客安全感满满
打击防范经济犯罪
“金牌调解团”让邻里关系更和睦
面对面宣讲
民间借贷要以书面形式明确记载各借款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