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滴水的澎湃动力

水生态治理后的七星湖风光旖旎。
水土保持工程让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集运站变了样。
治理后的大黑河成为呼和浩特市亮丽风景线。
大美乌梁素海。
赤峰市敖汉旗三十二连山坡耕地治理工程。
新媒体阅读 请扫二维码

  □本报记者  张慧玲

  在内蒙古,持之以恒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1.64万名河湖长上岗履职,434个河湖全面建立健康档案;水土流失面积、强度持续呈“双下降”态势;呼伦湖面积、水量持续保持在合理区间,乌梁素海生态持续向好,东居延海实现连续19年不干涸……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坚持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大力发展节水林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对于保障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情牵挂温暖人心,巨大鼓舞凝聚斗志。内蒙古全力守护“一滴水”的清澈,源源不断的水源也回报北疆大地以青山绿水的温柔。

  量水而行,“四水四定”有效推进

  内蒙古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指引下,坚持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乌海市多年来坚持将再生水、雨水、矿井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纳入全市水资源统一配置和集中调度系统,并逐年扩大再生水利用规模,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再生水已成为支撑全市绿色低碳发展的“第二水源”。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乌海市一家新材料生产企业。2022年,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改进污水处理工艺,以“绿色脱盐”技术替代原先的双膜法脱盐工艺,大幅提升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内蒙古工业大学建设深度开发利用节能监管平台、实施用水设备设施改造,节水工作获得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荣誉,是第一批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第一批国家级能效领跑者示范验收单位、“校园节水·供水安全·智慧管理”样板示范校。目前,内蒙古节水型高校建成率达71.7%。近年来,内蒙古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紧紧围绕国家节水行动,减少水资源消耗,提升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坚决打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资源安全保障。内蒙古还大力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对开展合同节水管理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节水补助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2023年,累计签订合同节水项目10项,吸引社会资本投资2.35亿元,涉及工业领域5项、公共机构领域4项、农业节水灌溉领域1项。

  一滴水,落在“四水四定”的地面上,是要“以水为定、量水而行”。

  开源节流,水资源实现精细化管理

  一直以来,秋浇是农业大市巴彦淖尔市全年灌溉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秋浇可以增加河套灌区土壤水分。过去,人们为了让土壤多补充点水分,尽量多冲洗些盐分,也就是“保墒压盐”,大都放开浇淋,容易出现大水漫灌现象,农业用水效率偏低,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

  2023年,巴彦淖尔市完成22.59万户1297.18万亩灌溉面积核实工作,还建立起“灌区一张图”,积极开展灌溉面积“上图赋码”工作。在此基础上,当地科学合理分配水量,将年度水指标分配至各国管直口渠,并为2761条国管直口渠颁发了引黄灌溉用水证。这一年,巴彦淖尔市举全市之力推进农业节水控水,秋浇水量压减至8.8亿立方米,较常年减少45%。

  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内蒙古水资源缺乏。一直以来,经济发展都受制于水、受困于水。

  为突破水资源制约瓶颈,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内蒙古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向节约用水要空间,向集约用水要发展,全力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

  变化,不仅仅发生在巴彦淖尔市,水资源管理保护的文章写在了辽阔的内蒙古大地上。

  2022年,内蒙古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细化分解到盟市、旗县(市、区),将全区103个旗县(市、区)按照水文地质单元划分为371个地下水管理单元。

  2023年,对371个地下水管理单元进行了水量、水位“双控”评估,对超双控指标的管理单元所在旗县进行通报,并采取限审限批措施。同时,完成全区22条跨省河流、7条跨盟市河流和68条跨旗县河流的水量分配,分水源、分行业逐级将区域用水总量指标分解到基本用水户,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全面建立。

  聚焦农业深度节水和精准计量问题,内蒙古率先探索推行“以电折水”模式。2021年,在部分盟市和旗县先行试点;2022年,初步建成了地下水灌区“以电折水”平台;2023年,完成了65万眼农业灌溉机井“以电折水”计量工作,初步实现了对地下水取用计量的在线监测。

  处处节流,处处开源,积极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内蒙古将非常规水源的取用水户全部纳入计划用水管理,不断加大对再生水、疏干水等非常规水源的配置力度。2023年,全区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达到7.89亿立方米,较2020年增加3.24亿立方米。

  一滴水,落在水资源保护管理的地面上,是要“开源节流、增质提效”。

  绿色发展,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23年1至11月,内蒙古重点流域121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76.9%,较2021年的72.9%上升4个百分点,优于国家考核目标9.2个百分点,19个国考断面水质改善升类,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水质保持在Ⅱ类,呼伦湖、岱海水质稳中向好,乌梁素海湖心断面水质保持在Ⅳ类。无定河(鄂尔多斯段)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呼和浩特市成为国家第二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

  内蒙古采取多项措施,统筹推进全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开发和综合治理,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水生态环境治理迈上新台阶。全面开展河湖管护“春季行动”“秋季行动”,常态化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工作。实施乌梁素海、岱海、哈素海生态补水工程。

  如今,内蒙古压实河湖长责任,实现河湖管护责任全覆盖。

  一面进行河湖管护,一面进行水污染防治。近年来,内蒙古围绕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这一核心目标,狠抓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通过分类规范整治、污水资源化利用、全过程监督管理等举措,持续改善全区水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常呵护,青山绿水终不负。如今内蒙古的水生态环境怎么样,百姓的感受最真切。

  “今年春天,大黑河的‘千岛湖’我就去了4次。水雾缭绕,每次去都有在仙侠小说里的感觉。”呼和浩特市市民白静说。

  如今内蒙古的水生态环境怎么样,这里的“动物居民”同样有发言权。2023年12月,数万只野生黄羊跨越中蒙边境,从蒙古国到中国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觅食。目前,来乌梁素海迁徙、繁殖的鸟类增加到265种,今年夏天,大红鹳首次来乌梁素海做客。这些“动物居民”都在为内蒙古的水生态环境“点赞”。

  一滴水,落在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地面上,是要“河湖健康、绿色发展”。

  内蒙古将一滴水的价值最优化,逐绿前行,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奋进。

  (本版图片均由  李建国  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6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7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8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9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10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11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12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13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14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一滴水的澎湃动力
守护“塞外明珠”
走出黄河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