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安盟,环境就是民生,蓝天洋溢幸福,青山蕴涵美丽,碧水流淌希望。
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兴安盟是公认的生态“优等生”。
如今,生态“优等生”又有了新的使命。年初以来,兴安盟全面推进“美丽兴安”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和内生动力,并致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升级版,在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率先建成美丽内蒙古先行区,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兴安力量。
根植绿色 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坚固
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和松嫩平原之间的兴安盟,像一道天然的立体屏障,坐落在东北森林带和北方防沙带的交接处,茫茫林海和漫漫黄沙在这里进行着“绿”与“黄”的殊死较量。
一代代治沙人,以年为单位,与“沙龙”在时空中进退斡旋。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安盟累计治理沙化土地210.09万亩,沙化土地面积自2014年的615万亩减少至2023年底的404.91万亩,1/3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今年,兴安盟以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为根本目标,深入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协同推进新能源治沙、科学治沙、群众治沙、社会治沙和效益治沙,确保年内啃下5.9万亩裸露沙地治理这块“硬骨头”。
一轮又一轮的造林绿化热潮,正换来铺天盖地、漫山遍野的绿色,为守护这个来之不易的“绿色长城”,兴安人继续勇担责任与使命,紧握绿色接力棒,一张蓝图干到底。
近年来,兴安盟把保护草原和森林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绿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实现了草原植被覆盖度、森林覆盖率“双提升”,全盟森林面积覆盖率分别高于全国、全区6个百分点、8个百分点,草原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高于全国、全区18个百分点、30个百分点。
水土流失治理方面,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兴安盟坚持面上治理与专项重点工程同步实施,全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7万亩,治理完成小流域81个,治理侵蚀沟1340条,营造水土保持林299万亩,年减少土壤侵蚀近60%。全盟中度及以上强度的土壤侵蚀面积较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减少40%,水土保持率达到65.25%,水土流失状况实现持续好转,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让山川的秀美永续,让河湖里鱼翔浅底,让草原上牧歌欢唱……兴安儿女正以实际行动,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诗意地写在大地上。
铺好底色 生态保护治理成效显著
每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兴安人的微信朋友圈就会掀起一场“摄影大赛”,表达幸福和惬意的金句层出不穷。“在兴安盟,拍‘蓝底’照片不用修图。”“兴安盟的蓝天太美了,随手一拍就是大片。”“兴安盟美景就像打翻了的‘调色盘’”……
特色民居错落有致、农家庭院靓丽舒适、巷陌乡间干净整洁、创意墙绘多彩斑斓……漫步在兴安盟,抬头是“画”,入目皆“景”。一个个特色鲜明、诗意栖居的和美乡村,星罗棋布在兴安大地,以蝶变之姿展现兴安盟宜居宜业新画卷。兴安盟有哪些环境治理的“绿色密码”?
让“面子”更靓,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兴安盟通过实施工业、燃煤、机动车、秸秆污染综合治理,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91.2%提升到97.5%,城市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从37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2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综合指数位居全区前列。
走进敬业集团乌兰浩特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乌钢),一派繁忙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铁水罐内一千多度沸腾着的铁水缓缓倒入转炉,瞬间铁花飞溅,火光映红了整个转炉平台。在这样“火热”的现场,既看不到烟尘,也闻不到刺鼻的气味,干净又清爽。
乌钢变“绿钢”,“绿钢”变“特钢”。乌钢的华丽蝶变是兴安盟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代表。2014年以来,重组后的乌钢累计投资60多亿元,对环保、设备、工艺全面升级改造。今天的乌钢,建成了内蒙古首个“干式超净+”超低排放环保改造和中水利用项目,实现了“用矿不见矿”“用煤不见煤”“运料不见料”,废水零排放,电耗、能耗分别下降24%、8%。
让“里子”更实,持续推进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兴安盟通过实施“水体—入河排污口—排污管线—污染源”全链条管理,全盟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平均水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哈拉哈河(阿尔山段)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净土有“方”。兴安盟着力强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源头管控,持续开展农业“四控”行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全盟农药、化肥用量实现负增长,农业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得到“双控”。兴安盟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2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92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2100万亩次,平均可减少径流量60%、减少土壤流失约80%,不仅实现了节本增效、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而且解决了秸秆留地覆盖难、农田黑土流失等突出问题,全盟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注重成色 生态价值实现有效转化
兴安盟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非绿水青山莫属。怎样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兴安盟围绕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业、清洁能源经济发展目标,持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率先在全区完成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全盟生态产品总值(GEP)达4718.7亿元,完成CCER林业、VCS草原、VCS农田3项全区首单碳汇交易。
在科右前旗广袤的草原上,风力发电机组分布错落有致,硕大的风叶迎风挺立,我国首个单体百万千瓦级陆上风电基地源源不断地将风能转化为电能。该项目每年提供清洁电能超100亿千瓦时,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29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2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34.5万亩,为兴安盟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兴安岭上兴安盟,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风能可利用资源高达2000万千瓦,年平均利用时间超2800小时,为新能源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不只是风电产业,依托绿色生态发展的产业正逐渐在这片热土上汇集。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兴安盟大米”主产区扎赉特旗迎来水稻插秧季,农机手们操作着插秧机,在一块块规划整齐的水田里穿梭作业,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稻田美丽新图景。
绿水青山的兴安盟,有一个独有“身份”:世界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带、玉米黄金种植带和最佳养牛带,是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手握生态和农牧业双重资源底牌,兴安盟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基地、强龙头、创品牌,做好农畜产品“产、加、销”大文章,大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在做强优势特色产业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目前,兴安盟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达到740万亩,占全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48.7%,“兴安盟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62.87亿元。
生态“好颜值” 如何带来经济“高价值”?旅游业是重要的“转换器”。在近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兴安盟汇聚了草原、森林、湿地、温泉、火山、冰雪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种类多样、品质优良、游览价值高,很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份”“源字号”。
近年来,兴安盟坚持全域全季、差异化高端化,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战略,以阿尔山市为龙头扎实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品体系逐步丰富,旅游客源市场持续拓宽。阿尔山市积极创建内蒙古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兴安盟荣获全国首批、全区首个“避暑旅游目的地”。2023年接待国内游客2266.38万人次,同比增长82.1%。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兴安盟全力推动绿水青山“好颜值”向金山银山“好价值”转变,生态价值转换的“兴安路径”愈发畅通。
生态环境保护没有休止符,迈向新征程,兴安盟各族干部群众将继续携手同心、不懈奋斗,汇聚磅礴合力和动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本版图片由兴安盟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