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光并未走远

——读长篇报告文学《乌兰牧骑礼赞》
  ◎奥奇

  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起,在祖国北疆内蒙古活跃着一支“红色文艺轻骑兵”,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装备轻便,组织精悍,人员一专多能,便于流动。在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的内蒙古,他们跋涉于沙漠丘陵,穿行在河流湖泊间,奔驰在千里草原,把农牧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送进蒙古包、送进田间地头……不仅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把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宣传到每个放牧点、每个农牧民的心间,让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普照大地,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深入人心。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名字叫乌兰牧骑。

  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严寒,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中,高度评价“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并向新时代的乌兰牧骑提出殷切的希望,希望乌兰牧骑队员们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由宋然、尚文达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乌兰牧骑礼赞》用平和详实的文字,记录了乌兰牧骑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产生、成长过程,以及所创造的光辉业绩。为读者呈现了乌兰牧骑从“播种”到“破土”的时光轨迹,记述了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艰难而又光荣的成长历程,展示了乌兰牧骑群星灿烂的景象,反映了乌兰牧骑60多年以来的持之以恒的奋斗之旅。

  内蒙古乌兰牧骑从诞生到今天已走过60多个年头,许多往事随时代变迁似乎已显久远,然而《乌兰牧骑礼赞》的作者却以自己辛勤的付出,对各地、各层面的乌兰牧骑进行详尽采访,与各个时代众多乌兰牧骑老、中、青队员进行深入交谈,阅读了大量有关乌兰牧骑的文献资料和史实记载,走访了许多亲历乌兰牧骑成长历程的见证人,从而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完成了这部具有史诗性的、记录乌兰牧骑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风风雨雨奋斗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乌兰牧骑礼赞》。读过《乌兰牧骑礼赞》的读者,都有这样真切的感受:《乌兰牧骑礼赞》中所记录的一个个动人的事迹、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我们身边。这是让人难以忘却的记忆,让人们感觉时光并未走远。

  翻开《乌兰牧骑礼赞》,我们可以了解到乌兰牧骑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的诞生过程:1957年初,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领导和工作人员经过对内蒙古自治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深入调研,根据这里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等特点,为了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决定成立一支装备简便、组织精悍、人员一专多能、便于流动的综合文化工作队。这支文化工作队被命名为“乌兰牧骑”,是“红色嫩芽”之意。1957年6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正式成立,随后昭乌达盟(现今赤峰市)的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和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乌兰牧骑相继成立。乌兰牧骑发展到今天,已在内蒙古自治区100多个旗县区生根开花。

  从《乌兰牧骑礼赞》中,我们可以通过乌兰牧骑的发生发展,深刻体会“人民群众是文化艺术的创作者,也是文化艺术创造成果的享有者”这一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性规律,我们从宋然、尚文达的作品中可以了解到,乌兰牧骑创作演出的盅碗舞、挤奶舞、安代舞,以及现代剧《关其格老汉》、歌舞剧《西拉木伦河畔》、小品《兄弟开荒》、话剧《热土》等都已成为舞台上的经典作品,这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乌兰牧骑从她发芽破土开始,就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怀。《乌兰牧骑礼赞》记录了乌兰牧骑不负党和国家的厚望,在巡回演出中,深入贯彻和体现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农牧民的心中,把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农牧民身边,充分体现了乌兰牧骑“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四项职能,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的文化劲旅和先锋。

  通过《乌兰牧骑礼赞》,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璀璨的群星集体:歌唱家牧兰、金花、拉苏荣、德德玛、那顺,舞蹈家巴达玛、宋正玉、萨仁高娃,编剧张尚国,评剧演员张树德,二人台演员赵德厚,作曲家胡格吉夫,他们都是从乌兰牧骑走出的大艺术家,他们展示了乌兰牧骑代代薪火传承的精神风貌。而为乌兰牧骑事业中做出重要贡献的达·阿拉坦巴干、朱嘉庚等众多默默付出的“老黄牛”,他们的事迹也被记录到《乌兰牧骑礼赞》之中。

  《乌兰牧骑礼赞》以记叙体的形式,把乌兰牧骑各个时期的发展片段缀连在一起,构成了全景式反映乌兰牧骑的文艺作品,从侧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不断奋进的时代风貌,也展现了“红色文艺轻骑兵”在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繁荣发展道路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宋然、尚文达以长篇报告文学《乌兰牧骑礼赞》,把“红色文艺轻骑兵”所建立的功勋,深深载入史册,并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读长篇小说《诺言》
~~~——读长篇报告文学《乌兰牧骑礼赞》
~~~——“非遗曲艺书场”亮相乌力格尔艺术宫观后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影像力
   第08版:乌海·海勃湾区
   第09版:出彩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盟市专线
信仰的力量
时光并未走远
曲韵流芳 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