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细品斋联 见风骨

  □钱续坤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常喜欢在笔耕之余,为自己居住或者读书的地方抒写楹联。细细品味这些构思巧妙的楹联,或明心见性,或述志抒怀,或寄慨自娱,或惕厉自勉,不仅能够从中洞悉这些文人雅士的品格风骨,而且在文学百花苑中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废寝忘食、发奋读书,是斋联最突出的特征。“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这是北宋大儒张载的书房联。张载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北宋理学创始人之一,曾和苏轼、苏辙兄弟同一年登进士,他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冯友兰称为“横渠四句”。他之所以能够取得斐然成就,此副楹联就是最好的答案。

  同样是说学习刻苦,纪晓岚的表述又与张载有所不同:“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作为清代乾隆年间著名的学者,曾经担任《四库全书》的总编纂官之一,纪晓岚的学识是不容置疑的,他的成功之道是把读书当作害了相思病,真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与纪晓岚观点比较接近的,还有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为自己“书巢”题写的斋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史载:陆游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问他读书何为,回答十分干脆:“一身报国有万死!”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他还研读《资治通鉴》,日课二万言,“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为鬼雄。”堪称读书到老不疲、爱国至死不渝的英雄豪杰。

  在刻苦读书斋联的表达方式上,风格也因人而迥然有异。“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这是“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郑板桥的书斋联,此联情景交融,含蓄委婉,读来耐人寻味。而清代的林则徐作为政治家,他的表达更为直接:“家少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乾隆进士、曾任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的彭元瑞的书斋联则用设问的方式自问自答:“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可见,孜孜不倦、挑灯夜战,是很多读书人成功的“通关密码”。

  抒发抱负、彰显风骨,是斋联的另一突出特点。清代中叶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用隶书写了一副题碧山书屋联:“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此联选取典型的自然景观与杰出的文学艺术,不仅给人以广阔的联想,而且较为充分地体现了邓石如“胸有方心,身无媚骨。”的高尚品格。

  鲁迅先生在风雨如晦的黑暗时代为革命事业奔走呼号,他将书屋取名为“绿林”。他在北京寓所的书屋里还悬挂有一副集句对联:“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这是屈原《离骚》中的两句,先生以诗句为联,勉励自己及时努力,不虚度光阴。后来,他在这间书屋里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振聋发聩的战斗檄文。

  当代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的书斋联云:“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在我国广为传播,影响深远,成为许多学者的座右铭。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书斋联是作者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付出九牛二虎力,不作七拼八凑文。”郭沫若题茅盾书斋联“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言简意赅,含义深刻。

  此外,还有一些书斋联如刘海粟的“去留无意,望天边云卷云舒;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徐渭的“雨醒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陈元龙的“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袁枚的“放眼读书,以养其气;开襟饮酒,用全吾真。”等等,都文采飞扬,启人心智,读来意趣盎然、妙趣横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影像力
   第07版:先锋
   第08版:阿拉善高新区
   第09版:悦读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出彩
流淌的诗行
细品斋联 见风骨
新绿满目
渴 望
和美 (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