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宁静的清河小镇上,有一个叫吴子琦的小女孩,她的童年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充满了无尽的坎坷与挑战。她3岁时不幸患上脊髓灰质炎……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相反,她的坚强和勇敢深深地感染了周围的人。
吴子琦开始懂事时,她的父母就给她讲张海迪的故事,还给她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她要战胜生活中的困难,保持乐观,勇往直前。
虽然她的身体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自由活动,但她的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她希望像其他孩子一样,上学,玩耍,交朋友。她幻想着有一天和小伙伴一起追赶着上课铃。
时间,如白驹过隙。她通过锻炼和康复治疗,先是能够扶着墙站起来,还可以移动轮椅,后来能够依靠拐杖行走。
子琦10岁那年秋季,她开始了学习生活。在学校里,她努力学习,成绩优异,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她常常控制饮食,尽量不喝水。她的坚韧和毅力让她在同学和老师中赢得了赞誉。然而,生活并没有让她一帆风顺。一次在放学的路上,她的轮椅被大风吹进路边的沟里,轮椅砸伤了她的头、划破了她的手。她强忍疼痛慢慢将轮椅推了出来,最终在路人的帮助下,她重新坐到轮椅上。
她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因此她更加努力学习,最终成功考上大学,成为一名身残志坚的大学生。毕业后,吴子琦被分配到市残联工作,她不仅克服了自身的障碍,还成了激励他人的力量,用实际行动为残疾人谋福利。与此同时,她开办了一个网上“爱心工作室”,为需要的人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并为残障人士答疑解惑。
一次,子琦在“聊天室”接待了一位叫“远方有亲人”的网友。她求助说:“子琦姐姐,你能帮我叫外地打工的爸爸妈妈早点回家吗?我奶奶生病了。”子琦在其“爱心志愿者团队”群里发了帖子,并亲自去“远方有亲人”的家中了解情况。得知她叫瞿燕,年仅12岁。她向子琦讲述:“我的父母在外地打工,每年春节才回来,家里只有我和70岁奶奶的相依为命。这段时间奶奶感觉总是头痛,最近奶奶头疼得厉害了。我给爸爸拨通了电话,说奶奶病了。爸爸说他的工作忙实在离不开。让我们先去村卫生室给奶奶买点止痛药。”
瞿燕接着说:“有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看到奶奶躺在炕上双手揉着太阳穴,眼睛微闭着,发出‘哼哼’的呻吟声。”“我感觉奶奶的病情比之前更严重了,急忙再次拨打爸爸的电话,可是一直无人接听。”说到这,瞿燕直跺脚,泪水禁不住涌了出来……
瞿燕多么渴望听到爸爸的回话,多希望亲人尽快回到奶奶的身边。
这时,瞿燕急切和委屈的心变成了心酸的泪水,她抱着奶奶的头号啕大哭,口里喊着“奶奶您别吓唬燕子,您快好起来!我送您去医院!”
瞿燕的哭声,使奶奶那干涸眼窝闪出晶莹的泪花。她用微弱声音劝瞿燕说:“燕子别哭,奶奶头痛是老毛病,不要紧的,刚吃了药,一会儿就好了。”
……
在子琦和“爱心志愿者团队”的帮助下,不但联系上瞿燕的爸爸,还把奶奶送到了医院……
还有一次,在塞北滴水成冰的时节。傍晚,子琦坐着电动轮椅下班回家。在路上,她看到一位老婆婆急匆匆地走着,还不停地向四周张望。子琦想老婆婆一定是在寻找什么?于是,她来到老婆婆跟前聊了起来。得知老婆婆叫冯桂芝,家住市郊。昨天,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伴胡玉祥走失了,离开家时没有穿厚棉衣。老婆婆的孩子们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她和老伴。老婆婆在村里没有找到,心急如焚。于是,她走路来到市里寻找,刚好遇上子琦。
子琦了解了老婆婆的情况,马上带着她到附近派出所报了案,并通知“爱心志愿者团队”协助查找。很快,志愿者王强在市长途客运站的候车室里找到了胡玉祥老人……
王强开车将两位老人送回了家,老婆婆激动不已,泪流满面。
子琦深知,现如今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激烈的竞争压力与原生家庭中的关系等许多因素,有很多人会有心理失衡和恐慌烦躁等情绪,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心理疏导很容易上升到心理疾病。
张宝霞在读高三时,对高考产生恐惧感,出现失眠郁闷、上课精神不集中、班级摸底考试成绩逐渐下降等现象。老师与家长沟通,说张宝霞可能心理出现了毛病,应该看看医生。
宝霞的妈妈也感觉到女儿有些不对劲,如她放学回到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愣愣地坐着,很少与家里人交流,饭量也比以前明显减少……
她们慕名来到子琦的“聊天室”,经过子琦专业的、耐心的疏导,宝霞逐渐解开了心结,走出了灰色地带,开始了阳光生活。后来她顺利地考上了师范大学。
吴子琦的“爱心工作室”,成了一个连接社会的平台,帮助很多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属感。她的善良和热心得到了人们的赞誉。
此时,子琦更渴望的是让更多人远离心理疾病,健康快乐成长。她将会把善良与温暖不停地传递下去,用内心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