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打造全新育人体系

——推动高校在教书育人中更好地发挥主阵地作用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高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育人才的责任,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挥好其作为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并落实到高校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价值,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要求打造全新的育人体系。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提高学科育人实效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高校在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时要进一步健全教育学习相关的制度与机制,对“第一议题”的相关内容形成正确认知。同时,应将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作为学习工作的中心,要求全体教师以及学生加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采用的学习模式有“三会一课”、党员干部专题培训教育、教育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党课与团课等,在高校内部建立符合新时期发展需求的“大学习”格局。根据师生群体的特点,则需要结合分层次以及分类学的模式,并结合传统的线下教学与新时期的线上学习,做到在加强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联系社会实际。同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既要实施思政课程的改革,也需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引导高校学生利用新时期的先进思想理论武装其头脑,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高校在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时,应全面立足于“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发挥不同学科的优势,让更多的专业人才能够自觉承担文化传承发展责任。高校有着多种类型的专业,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育人优势。根据这一特点,高校应深入挖掘不同专业的优势,结合学科特色深入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并将其中的内涵精神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使高校具备“专业+”的全新人才培育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要深化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以全产业链的育人模式达成产教结合的育人效果,实现学科势能与人才动能的有机结合。

  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高校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求高校着力加强党的领导,并将相关工作的责任落实到细节。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价值以及新时期的党建知识理论,明确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政治导向。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强化指导工作以及督导检查,保障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仅要优化校内建设,还应加强校外建设,根据高校的发展方向建立全新的协同工作机制,强化“大宣传”“大思政”以及“大文化”的作用。同时,牢固思想根基,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升全体教师的能力素质,使高校能够具备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人才队伍。

  切实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高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首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在开展宣传思想文化教育时应全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理论思想的指导地位,并根据高等教育的实际发展特点,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意识形态教育助力教育强国的建设。其次,巩固并弘扬主流思想舆论。遵循党的方针政策,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多方面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如政策、成就、典型模范等。第三,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应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建立全新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责任清单,基于“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的原则,持续维护政治安全。

  以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符合党和国家要求的全新人才。首先,基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的教学任务打造全新的人才培养生态格局。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提升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根据不同学科的特色与性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体现出对应学科的特色,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打造“以文化人”以及“以文育人”的全新模式。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开设特色文化专业课程以及通识课程,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再局限于特定的课程教学活动。同时,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使全体师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向的三观。通过开展多元化的实践学习活动,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师生的爱国情怀。

  新闻舆论是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点内容,其有着极高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以及公信力。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积极发挥新媒体优势,广泛宣传教育强国的重要性,讲好中国故事,切实增强全体师生的团结性与凝聚力。

  守正创新挖潜赋能

  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以及包容性,使中华文明能够在新时期具备全新的形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高校要发挥其特殊的文化传承职能,积极主动地承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关键职责。在开展这一方面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时,相关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及“涵养学术”的原则。在“守正创新”原则的指导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涵养学术”原则的作用下,则需要通过坚实且科学的理论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加强学科建设的力度,不断激发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提出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为文化事业以及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规范化以及标准化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创新、挖潜赋能,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从高校的办学性质来看,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实现人才培养、科技研究以及创新发展的有机结合。在发展文化事业以及产业的过程中,要提供更多的新质生产力,为培育新时期文化业态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并不断推动建立交叉学科平台,结合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科技革命的特点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持续深入发展“新文科”“新工科”等,灵活调整学科以及专业,实现文化数字化发展。

  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中,国内出现了大量的传播主体以及传播资源,再加上文化交流新模式,这就对高校的国际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采用开放办学的模式,与更多的国内外高校进行合作,加强教学资源的共享。在实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时,高校要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理念,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要求,打造专门的国际学习论坛以及文化交流合作,以全媒体合作的模式实现高校国际文化传播工作的创新性发展。同时,关注新闻舆论宣传以及文化形象塑造,持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不断深化跨文化交流。

  下一步,高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提升学院内涵式发展水平。高校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只有切实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内涵,才能够结合本校的发展以及新时代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优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模式与理念,真正做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投入更多的资源,为全体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同时,教育工作者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做到在创新课程体系的同时强化思想引领,从而培养赓续红色血脉的高等教育人才,为更好地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贡献智慧和力量。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苏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
~~~——包头市水文水资源分中心迎战入汛以来最强降雨
~~~——推动高校在教书育人中更好地发挥主阵地作用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文件
   第07版:文件·要闻
   第08版:社会
   第09版:出彩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公益广告
细化举措狠抓落实 内蒙古全力打好防汛主动仗
开展田间管理 保障粮食丰收
桩到电通 护航绿色出行
以“汛”为令 追“峰”而行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打造全新育人体系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