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戍边“她力量”撑起调解“半边天”

  □本报记者  安寅东

  “我现在的心情就像这巴丹吉林沙漠的天气一样,艳阳高照!”60岁的李阿姨反复看着手机里的收款记录,握着女子护边队员宝勒尔玛的手激动地说。7月24日,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阿拉善右旗边境管理大队塔木素布拉格边境派出所,在女子护边队的配合下成功化解一起涉及24人、金额达30万元的矛盾纠纷。

  阿拉善右旗边境管理大队驻扎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肩负着45.25公里边境线、2.8万平方公里管辖区的边境管理和治安管控重任。随着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升级,当地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为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增长点,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社会矛盾隐患。

  面对这一挑战,该大队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创新推出“2+1+X”边境地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2”是女子护边队+矛盾纠纷双方所在地嘎查村妇联组织,“1”是苏木镇综治中心,“X”是涉及矛盾纠纷事项的行业主管部门),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有效保障了边境地区社会和谐稳定。

  “阿姨,您是遇到难处了吗?有啥我们能帮忙的?”女子护边队员赵燕、丁丹在辖区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时,发现务工人员孙女士眼眶发红、愁眉不展,随即上前询问情况。孙女士边哭边说出了事情原委,她和儿子一起来到边境地区打工,最近两人总是因为家庭琐事发生争吵,有几次儿子差点对她动手。随后,赵燕、丁丹将情况及时上报,并邀请驻地妇联组织、企业代表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在算好亲情账、法律账后,母子重归于好。

  “今年以来,辖区90%的纠纷都能在基层化解,是‘2+1+X’边境地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阿拉善右旗边境管理大队大队长楚鲁说,护边队员多跑腿、多谈心,充分发挥女性感情丰富、善于倾听、易于交流的独特工作优势,用女性的视角、专业的角度、法治的素养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加上多方联动配合工作,社会综合治理与警方精准打击相结合,辖区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2023年以来,女子护边队共计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40余起。

  警地联合、资源整合是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法宝。“我们建立了3个矛盾纠纷调解室,组建了13人的专家团队,针对不同类型矛盾制定工作预案6套,形成‘周研判、月评估、季调度’工作机制。”大队长楚鲁介绍道,边境管理部门分别与相关职能部门签订《边境社会治理联动合作协议》,明确各单位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职责,在实现警务工作与群防组织工作有机融合的同时,也提升了各相关职能单位和群众的参与度,确保出现矛盾纠纷能第一时间响应和解决。

  为最大化发挥“2+1+X”边境地区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优势,该大队实施“走访、服务、聊天、宣传、排查”五步工作法,分设法律宣传、走访摸排、纠纷调解等职能小组,常态化联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平安巡逻、法律法规宣传等工作,随时关注矛盾纠纷苗头信息、了解边民群众困难问题,实现矛盾风险“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今年上半年,该大队辖区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20%,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保持在98%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文件
   第05版:科技
   第06版:评论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法治
“周末送达”不停歇 司法服务不“打烊”
“检察护企”硬举措 优化营商“软环境”
反诈摊位摆进宽巷子
护航“夜经济”
引导未成年人理性利用网络, 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法治宣传边关行 涉侨法规送基层
跨省协作让懵懂少年迷途知返
戍边“她力量”撑起调解“半边天”
精准出击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