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阵地常用 倾听常在 实事常办

党群服务从“中心”走进心中

  □本报记者  宋爽  通讯员  王熙文

  兴安盟持续开展党群服务中心优化提升行动,通过找准切入点、明确结合点、对接需求点,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阵地有用、服务实用、群众爱用”的党群服务矩阵。

  阵地常用,活动常新,组织群众“有热气”

  “现在社区的服务设施这么好,能为我们提供这么多的服务,这样的阵地我更愿意常来坐坐。”兴安盟科右前旗兴安北京社区居民敖福仓由衷地说。

  今年以来,兴安盟扎实开展“六清理两强化”专项行动,全面清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无效无用的室内室外标识标牌,整合优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301个。为打造一个“亲民”的党群活动场所,社区党组织邀请居民代表参与社区阵地打造意见征集会,为党群阵地更新升级出谋划策,音乐角、大舞台、健身室……“以居民为中心”的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化占比极少,大部分空间留给了居民。

  全盟各社区秉承“社区搭台、居民唱戏”的理念,结合传统节日常态化举办趣味运动会、百家宴、“石榴籽”文化大集、睦邻节等活动,居民群众欢聚一堂,齐参与、展厨艺、话家常,共享“互嵌式”发展的幸福成果。

  大门常开,倾听常在,服务群众“接地气”

  “孩子,我的养老认证怎么弄也不通过,能去社区让你们帮我弄一下吗?”78岁独居老人李奶奶给社区打来电话。“李奶奶您别急,我们15分钟左右到您家里帮您操作。”正在值班的网格员小张回复说。10分钟不到,在网格走访的网格员就到了老人家里。

  兴安盟结合实际,大力探索社区“两委”干部坐班值班制度,推行“上门办、延时办、预约办”等模式,服务居民更加高效便捷、贴心周到。

  该盟通过全面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网格党组织—单元长”四级党群服务网络建设,切实把组织链条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把党建、综治、基层矛盾排查、重点人员走访等“千条线”整合成“一张网”,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与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走访工作相结合,开展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法律法规宣传、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服务代办等工作,让群众感受到时刻身在网格,服务常在身边。

  群众常来,实事常办,凝聚群众“强底气”

  “人老了,腿脚不太方便。社区经常开展爱心义诊活动,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寻医问诊。”突泉县团结社区居民杜玉芝高兴地说。

  突泉县中医医院作为团结社区的“双报到”单位,不定期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的爱心义诊活动受到附近居民一致好评。

  兴安盟坚持党群服务中心是连接党员群众的窗口阵地,整合各部门各类服务项目,按需提供服务,将党员教育、技能培训、文体活动、医疗服务、帮办代办等活动有机融入群众工作生活,为群众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平台。依托“全域互联共建”、在职党员干部“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星级管理、党代表“四定工作法”等活动载体,常态化开展活动,3.1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150名党代表个人和23个党代表团队示范带动全盟4900余名各级党代表,累计收集民情民意1.1万条、化解矛盾风险4600余件、信访代办146件、解决实际困难5200余个。搭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协商民主议事”平台,鼓励居民群众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引导居民群众没事来坐一坐、有事来唠一唠、宣讲来听一听。通过党群服务中心这条纽带,把辖区的资源整合起来,把分散的社会力量凝聚起来,齐心协力服务党员群众,实现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介入与百姓需求无缝对接的基层工作业态。

  “兴安盟持续优化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体系功能建设,立足群众需求,充分盘活各类资源,将抓党建、治理、服务融合一体推进,成为党建全覆盖工作的 ‘供给地’‘实践地’,让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联系、引导、凝聚、服务党员群众的桥梁。”兴安盟委组织部副部长赵新友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先锋
   第06版:出彩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通辽
党群服务从“中心”走进心中
“党建链”串起“聚能环”
跨区域文旅联动扩大“朋友圈”
“项目管家”助企跑出加速度
细节惠民生 修补见温情
“有事来‘家’找代表!”
烹出幸福生活“好味道”
家门口的好去处 既是“百姓客厅”更是服务阵地
特色农业促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