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籽籽相拥”共奋进 同心筑梦固北疆

  □本报记者  安寅东

  “你们眼前的这件军大衣,是1988年巴音前达门边境派出所所长孟有文送给辖区牧民尔登朝鲁的。当时尔登朝鲁家生活特别困难,是派出所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如今,尔登朝鲁的儿子把这件军大衣留在‘边境石榴籽家园’,希望它能继续见证这份警民鱼水情。”8月26日,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边境派出所“边境石榴籽家园”内,讲解人员正在向参观者介绍一件历经36年风雨的展品。

  “边境石榴籽家园”是巴彦淖尔边境管理支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阵地,具备议事协商、党群服务、便民服务、文化浸润等多项功能。

  巴彦淖尔市边境地区占该市总面积的51%,有苏木、嘎查、边境派出所、边防连队、企业等8类109个党组织,分散居住着蒙古族、汉族、回族等11个民族群众1.7万人。多年来,巴彦淖尔边境管理支队在做好稳边守边工作的同时,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探索推行了“边境石榴籽家园”“边境基层战斗堡垒集群”“强边固防直通车”等举措,促进各组织、各民族互嵌式联系发展,凝聚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连日来,巴彦淖尔边境管理支队乌力吉边境派出所与驻地政府、党员代表、护边员共同组成“红驼宣讲队”,深入各企业单位、牧民家中开展“流动巡回党课”,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为进一步强化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巴彦淖尔边境管理支队联合当地党政军企党组织,牵头成立了“边境基层战斗堡垒集群”,建立党建联创共建、教育联学共育、队伍联训共强机制,打造了“党员服务队”“流动巡回党课”“党政军警民大讲堂”“民族团结政策宣传团”等党建品牌,将党的声音和国家政策传递到草原的最深处、边境的最前沿,让团结各族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该支队被评为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2名个人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德力黑大爷,您要的新鲜蔬菜、兽药,还有网购的电圆锯都给您送来啦。”8月21日上午,乌拉特后旗边境管理大队“强边固防直通车”责任民警李强、张津瑞被牧民德力黑热情地迎进门。每周三,他们都要驱车奔赴边境一线3个苏木的17个嘎查,为边民群众、边防连队、厂矿企业代购代送生产生活物资,行程达700余公里,全程耗时12小时。

  “我们依托‘强边固防直通车’,帮牧民剪羊毛、喂牲畜、代购物资……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加深了警民情谊,促进了民族团结,让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北疆。”民警李强表示。

  2009年以来,巴彦淖尔边境管理支队针对边境地区群众购物难、交通难等问题,创新建立“强边固防直通车”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生活必需品代采代送、定点通邮、农牧产品代销等服务。“强边固防直通车”年均行驶里程达15万公里,代购代送物资邮件1.6万余件,报刊2万余份,代办行政审批事项300余项,代销农牧产品价值100余万元,为群众节约成本150余万元,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强边固防直通车”工作模式获评内蒙古自治区“首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经济周看
   第06版:理应如此
   第07版:盟市专线
   第08版:先锋
“摘牌瘦身”为基层减负增效
组织搭擂台 书记比担当
巡边护防
促就业助增收 乡村振兴有实招
每周一学
“小积分”激活精神文明“大能量”
桑榆不晚 夕阳正红
“籽籽相拥”共奋进 同心筑梦固北疆
家门口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