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凝聚同心同向同行精神力量

——内蒙古持续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
各族干部群众在内蒙古展览馆参观“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主题展。本报记者 王磊 摄
呼和浩特市第二届中小学生讲文物故事大赛获奖作品展演中,表演者演绎“龙首青铜灶”文物故事。赵伟 摄
  □本报记者  李存霞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如何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可知可感可及?

  近年来,内蒙古多措并举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持续拓展宣教覆盖面、丰富宣教内容、创新宣教形式,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项工作,凝心聚力、感恩奋进,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润物无声  宣传教育入脑入心

  制作大型全媒体专题节目《铸梦·逐梦》;在主流媒体长期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花开”“家园”等专栏;邀请全国各地媒体记者走进内蒙古,集中宣传报道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的丰硕成果和生动实践……

  近年来,内蒙古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各地各级各类主题宣传、典型宣传和舆论引导之中,通过理论阐释、政策解读和故事宣讲等形式,在叙事析理、寓教于事相结合中,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同时,充分发挥媒体融合发展优势,打造报、刊、网、端、微一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多声部的宣传矩阵,制作推介接地气、易传播,有共情、有共鸣的融媒体产品,形成传播精准、覆盖广泛、引导有力的舆论宣传格局,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

  编纂《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内蒙古卷》,深入挖掘内蒙古大地上各民族“一起走过”“一起走来”的历史事实;

  编印《守望相助—内蒙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故事》等系列书籍,生动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现实经历;

  推出《绿色长城》《乌兰牧骑走边关》和《歌从草原来》《千秋昭君塞上情》等一批文化艺术作品,以“北疆文化”滋养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推出“黄河魂”“循迹西口”等一批具有内蒙古地域特色、彰显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文化宣传产品……

  内蒙古不断加大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题材的文学、影视、美术等文艺创作的支持力度,通过全方位展现北疆大地上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演进历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加深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解和认知,织紧扎牢各族干部群众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内蒙古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

  创新形式  宣讲活动有声有色

  前不久,一堂题为《国旗多美丽》的思政课在锡林浩特市第十小学“石榴籽小课堂”精彩开讲。该校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精心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阵地——“石榴籽小课堂”,将爱我中华的种子根植少年儿童心灵深处。

  该校校长张爱萍说:“依托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厅、红色党建文化长廊和‘石榴籽小课堂’,我们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举办师生同唱‘民族团结进步歌曲’‘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系列活动,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润物细无声。”

  近年来,内蒙古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贯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

  目前,内蒙古已有36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建立123个“大思政课”实践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已融入全区大中小学校园文化,各校通过开设各类特色课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于各族青少年心中。

  内蒙古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课程体系,设立专门课程、举办专题培训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实现处级干部全覆盖,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时不少于20%。

  为打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最后一公里”,全区各地创新举措,让宣讲有深度、有温度、得实效。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内蒙古日报社联合主办“和美北疆 守望相助”——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基层行活动,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通过展示民族团结佳话百米长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海报,开展有奖问答等形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播撒在各族群众心间。

  通辽市组建了由500名各嘎查村(社区)退休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等组成的“身边宣讲员”队伍,通过生动的宣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铭记“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

  呼和浩特市举行中小学生讲文物故事大赛,中小学生以舞台剧等形式演绎“云中丞印”“龙首青铜灶”等文物故事,身临其境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探寻民族团结的文化根脉。

  全区各级各地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使宣传教育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同心,为完成好自治区两件大事而努力奋斗。

  提质增效 阵地建设走深走实

  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期间,内蒙古展览馆开设“北疆文化”展苑讲堂,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开展讲座,吸引了各族干部群众前来学习。

  作为首批“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内蒙古展览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打造“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等主题展览,各族干部群众通过参观展览,深刻了解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内蒙古加快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工作,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民委联合印发《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7年)》,对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作出部署。

  立足自治区实际,内蒙古分类建设文化博物类、革命纪念类、示范创建类等具有不同特色的教育实践基地。在推进基地建设工作过程中,以各族群众为宣传教育和服务对象,充分考虑区域、行业、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历史人文资源,合理布局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着力建成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全域覆盖、全民教育的教育实践体系。

  据介绍,从2024年起,内蒙古每年支持建设25个左右的自治区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到2027年,自治区级教育实践基地数量将达到100个以上,盟市、旗县级教育实践基地将达到500个以上,在全区建成较为完备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体系。

  内蒙古不断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创新举措,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抓出新意、抓出亮点、抓出成效,逐渐形成了全方面覆盖、全方位融合、全领域拓展的良好局面,不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进,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理应如此
   第06版:鄂尔多斯
   第07版:要闻
   第08版:社会
   第09版:影像力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法治
   第12版:经济周看
凝聚同心同向同行精神力量
服务基层 奉献青春
爱心保单为农村儿童撑起保护伞
工作地点变更后, 医保关系如何转移接续?
“高龄”小区旧貌换新颜
“助立行”让群众走稳康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