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金陵古城到幸福暖城 民族团结共生共荣

  “当车队行进到距离鄂托克旗还有大约10多公里的北大梁时,蓝天白云下站满了密密麻麻的欢迎人群。”1968年,胸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远大理想的王强,作为知青插队到鄂托克旗原阿尔巴斯公社呼吉勒图大队,回忆往事,他说,“当时正值困难时期,牧民们拿着皮袄、毛毯和准备过节吃的炒米、奶食、羊肉欢迎知青回家,让我终生难忘。”

  从上世纪60年代到新时代的今天,从金陵古城南京到幸福暖城鄂尔多斯,从20岁的学生娃逐步成长为党的民族干部、鄂托克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成员,支边知青王强57载坚守初心使命,倾心倾情倾力推进当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获得各族群众高度赞扬。

  在最初插队的日子里,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生活条件,也使王强产生过退却心理,但牧民给予的关怀关爱,使王强很快燃起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他先后闯过了语言关、生活关、劳动关,成为一名马背上的新牧民。

  “牧民对我非常包容、非常爱护,让我很快就爱上了草原、爱上了草原上的各族群众。”到牧区几个月后,王强在马背上立下了要为草原奉献青春和热血的誓言。王强好学上进、吃苦耐劳、知识面广、风趣幽默,深受牧民们喜爱,逐渐成长为鄂托克草原上众所周知的知青榜样。他不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被选举为嘎查长、苏木长,在当地收获了爱情,迎娶了牧民女子巴图那顺,这段“蒙汉结亲”的故事成为民族团结的佳话……

  1985年之后,王强先后在阿尔巴斯苏木、公卡汉乡、鄂托克旗科委等单位任领导职务。工作岗位变了,但他对牧民的关爱和帮助没有变。他心怀一颗赤子之心,播撒着民族团结的种子。

  “钟山阴山一线牵,江南塞北心相连”。1998年,在王强等为代表的南京知青和当地牧民的努力下,南京市与鄂尔多斯市结为友好城市,在全国开创了知青插队地与出生地结好的先河。

  2019年以来,退休后的王强成为两地联络的友好使者,助力筹建南京知青纪念馆,将具有“纤维宝石”“肉中人参”美誉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和山羊肉推向华东地区,与其他知青一道推动成立南京市内蒙古商会……主动参与经贸洽谈、文化交流、宣传活动,一次次牵线搭桥,推动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更加频繁,为两城的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王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经常深入到嘎查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等地,开展“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宣讲活动,推动“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在各族干部群众心中扎根。近五年,他累计宣讲200多场次,受众高达10万人次。

  与此同时,王强利用拍摄微电影《暖》和运用新媒体平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线上讲述鲜活感人的民族团结事迹,宣传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各族群众心间。

  2023年,《南京知青在草原》重大课题启动后,王强深入挖掘整理鄂尔多斯各族人民和1087名南京知青及其后代的民族团结故事,并把此项课题研究作为继“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牧场为航天”后,又一民族团结佳话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实例来研究和宣传阐释。2023年,王强荣获鄂尔多斯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令王强欣慰的是,这种精神正在得到传承,南京知青与草原牧人的后代陆续成为南北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角。从金陵古城到幸福暖城,各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历史佳话,成为鄂尔多斯高原上最美的民族团结风景线。(王林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实打实干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
   第06版:评论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鄂尔多斯
自治区“理论学习轻骑兵”分众化宣讲团第二小分队 走进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宣讲
呼和浩特群众卫生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建设中的 国道110线 磴口黄河大桥
毛乌素沙地蒙宁界联防联治 秋季攻坚现场推进会召开
兴安盟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呼和浩特机场发送旅客30.5万人次
包头机场运送旅客4.9万人次
“奋进新征程 共筑家国梦” 内蒙古最美家风进校园活动举办
乌海接待国内游客同比增长7.7%
从金陵古城到幸福暖城 民族团结共生共荣
“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示范宣讲团走进集宁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