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郑燮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原典】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释义】
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燮(号板桥)的一首题画诗,是他在潍县知县任上赠给署理山东巡抚包括的,约创作于乾隆十一、十二年。当时山东大涝,潍县尤烈,饿殍遍野。郑板桥即令“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有人提出应先上报朝廷,他断然拒绝道:“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
这首诗巧妙地以竹声作引,托物取喻,由风吹竹摇之声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表达了一个“父母官”对劳动人民深厚的感情。首句写自己在衙署书房内休息,听到窗外风吹竹叶之声。一个“听”字,凸显了作者忧心如焚、夜不成寐的心境。次句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作者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是说我们只是小小的州县官。些小:微小。吾曹:我辈,指自己和包括。第四句,“一枝一叶”表面咏竹,暗喻民间疾苦,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情感:百姓的冷暖安危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
【启悟】
民本思想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古往今来,无数先贤都论述过以民为本的重要性。民本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仍有着现实意义。
检验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人民群众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生活水平是否真正得到了提升。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幸福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保持一颗为民之心、爱民之心,把对人民群众的关心融入到日常工作的一点一滴,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老百姓生活好了,心里踏实了,脸上的笑容多了,改革发展才算真正取得了成效。奋进新征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将心比心的态度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拿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有力举措,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行动上,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广大党员干部要拿出长期抓、坚持做的决心和担当,接力奋斗、持续努力,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日子。(袁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