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里一座山,山中住神仙。猜猜这是什么?告诉你们吧,这就是我——公道杯,宋元时期颇流行的一种底部有“玄机”的酒具。民间有不少关于我们的传说,比如“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的故事。
相传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宴请开国功臣,用御制公道杯赐饮众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的徐达自恃功高,第一个上前领赏,他平日就贪杯,便把杯中酒斟得满满的,准备一饱口福,谁知却滴酒未尝到,杯里的酒不知什么时候早已漏完。他眼睁睁地看着其他大臣都喝到了皇帝赐的酒,百思不得其解。朱元璋笑着说:“圣人曰,满招损,谦受益,众爱卿今日用的是公道杯,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漏尽。”原来,这种杯的底内有覆盖,盖有镂空数口,为注水口,盖顶亦镂一孔,盖内罩有一小瓷偶,头露于孔外。杯里注酒,瓷偶升起,如果贪杯倒得太满,酒就会从侧面漏出去。为防止饮者贪杯,又称“戒盈杯”。
你们看我的杯底,里面有一朵倒扣着的六瓣莲花,中心凸起呈直口,花瓣与荷叶杯壁的连接处有六个孔,底座内外相通。花心中是一个小巧塑像,如果在杯中倒入酒水,塑像就会浮起来。随着杯里酒水的渐渐减少,塑像一点一点往花心中的直口里沉落,直到杯干酒水尽,塑像落入杯底。人们说这个塑像看上去像观音的造型,便又称我为出水观音杯。
我和朱元璋宴请大臣时用的公道杯原理一样,如果贪婪地给我肚子里装太满的酒,我不仅存不住,而且还会漏得一干二净。这是虹吸原理“作祟”,利用液体的压力差,液体上升后再流到低处,液体由压力大的一边流向小的一边,直到两边的压力相等,才会停止流动。若像徐达那样贪杯,给我肚子里倒入太多的酒,超过中心凸起的直口,也就是塑像下面的孔,那么在压强的作用下,酒就会从下部流出,而且因为虹吸效应,会一直流,直到把酒流光。
大家现在知道我的妙趣所在了吧。我出生于元代的钧窑,元代钧瓷以粗犷、奔放、大气的风格称著于世,在造型和装饰艺术方面较宋代有了一定的改进,为钧瓷艺术增添了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