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万年“扎赉诺尔人”

  在距今15000年前后的中石器时代,地球从最冷向逐渐变暖变化,海平面降低达百米左右。在气候逐渐变暖的情况下,呼伦贝尔草原的地理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星罗棋布的湖泊、湿地在草原上形成。

  扎赉诺尔盆地东距海拉尔区168公里,西距满洲里市29公里,南濒呼伦湖,北有海拉尔河,东、西、北三面被呼伦贝尔高原环抱,埋藏着丰富的褐煤资源。扎赉诺尔煤田生成于1.3亿年前,煤系厚5000米,煤田面积达1.035平方公里,有标准的中生代化石层,在近百年的开发中多次发现古生物和古人类化石,引起世人关注。

  自1927年开始,在扎赉诺尔的地下发掘出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1933年,这里发现第一个人头骨,后被考古学家命名为“扎赉诺尔人”。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地质学家裴文中先生三次到扎赉诺尔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获得古人类头骨化石及其遗物,于1948年编撰了《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著作。著作中第一次提到“扎赉诺尔人”“扎赉诺尔文化” 的学说。裴文中先生所处的时代科技没有现在发达,无法准确测定“扎赉诺尔人”的年代,只能从出土层位认定“扎赉诺尔人”的年龄大约在1万年以前,这一论断得到世界考古界的普遍认同。

  “扎赉诺尔人”以渔猎为生,考古人员在出土人骨化石的地层中采集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至中石器时代的刮削器、石叶、石片、石核,也有石箭头,说明“扎赉诺尔人”在石器的制造和加工方面有了较大进步,已具有较高的劳动技巧和活动能力。他们改善了打击、琢削、压削和修理石器的方法,制出更加多样、精细、美观、锋利的石器。特别重要的是他们已懂得制造复合式工具和复合式武器,比如在木棒上装上石矛头制成矛,为石斧装上木柄,他们还把精制的石片嵌入骨柄中,制成带骨柄的刀或锯,用来剥削兽皮或树皮。他们还懂得用骨针和骨锥把兽皮缝制成衣服,遮挡身体。

  “扎赉诺尔人”走过万年历程,留下了承载历史的遗址遗物,向世人讲述着曾经的故事。

  (赵艳芳  供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法治
   第08版:实打实干 勇闯新路 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公益广告
原古弓箭的印记
交流互鉴的桥梁
石头打制的箭头
万年“扎赉诺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