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内蒙古贺兰山保护区 管理局为昆虫办理“身份证”

  本报3月26日讯  (记者  霍晓庆)为掌握昆虫分布、种类及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实施昆虫资源实体及数字化标本库建设项目,对保护区昆虫资源进行监测调查。对虫害、病害、寄主植物、松材线虫媒介进行识别鉴定,建立实体标本库和数字标本库,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截至目前,已采集制作昆虫标本20000头只。记录昆虫64科、360种,发现新纪录9种,分类鉴定工作正有序推进中。下一步,保护区管理局将采取先进分类鉴定技术,通过本底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数据,逐步建立起精准、高效的昆虫资源数据库,为内蒙古贺兰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鉴定、教学及科研等多个领域夯实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影像力
   第07版:出彩
   第08版: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9版:理应如此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12版:公益广告
让“治水”变“智水”
“节”尽所能为城市“解渴”
沿黄九省(区)标准化 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内蒙古贺兰山保护区 管理局为昆虫办理“身份证”
绷紧森林“防火弦”
祖孙三代的绿色接力
西辽河干流水头 27年来行进最远距离
岱海湖面“禽戏图”
生态“筑巢” 候鸟翔集
包头市大力推进 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