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个意义上说,作家创作文学作品好比厨师烧菜一样,不能光考虑作品的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首先要使人们爱读爱看,给人以精神的愉悦和美感上的享受。
人们阅读文学作品,首先是为了精神上的享受。只是在接触作品之后,在迷人的艺术世界中,被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所吸引,情绪上受到感染,才在思想上受到启示和教育。文学的认识、教育作用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社会科学的认识教育作用,正是因为它们是通过文学的美感作用而使人们接受的。如果离开了文学的美感作用,阅读时引不起兴趣,难以读下去,这也就失去了文学的特性,也起不到它应该产生的教育作用,也就无法成为文学作品了。
周恩来总理曾明确地指出:“文艺的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是辩证的、统一的。群众看戏、看电影是要从中得到娱乐和休息,你通过典型化的形象表演,教育寓于其中,寓于娱乐之中。”
“教”而不“乐”,人们根本不愿去领教;“乐”而不“教”,文学也就失去了它的思想意义。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好像是色香味俱全、营养又非常丰富的佳肴,它的认识、教育、美感作用是和谐统一的。一般来说,教育作用处于主导地位,认识作用是基础,美感作用是实现认识、教育作用的前提和途径。
当然,就某一篇具体作品来说,三者的作用并不是同等地存在的。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类作品并没有写重大的生活事件,也没有反映深刻的思想内容,只是描写了自然界中的瞬息情景,生活里的片刻感受,但由于意境优美,能给人以愉悦和美的享受,所以仍然能流传千古,为人们久唱不绝。文/田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