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曲水流斛雅士情

鎏金蔓草鸳鸯纹银羽觞
  □雷焕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项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雅事。几个情趣相投的朋友坐在溪水两旁,在上游放置羽觞,羽觞顺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得喝掉羽觞里的酒,意为免灾除祸。这个游戏的历史可追溯到西周初年,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的春天,书法家王羲之邀请包括谢安、孙绰在内的多位名士相聚浙江绍兴郊外的兰亭。大家在溪流边席地而坐,玩起了曲水流觞游戏。11人各成诗2篇,15人各成诗1篇,16人作不出诗,各罚酒3杯。大家请王羲之为37首诗做序,于是有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

  羽觞出现于战国时期,盛行于汉代,是一种盛酒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因形状像爵,两侧有耳,像鸟的双翼,故名“羽觞”。西汉时,羽觞双耳微向上翘,到东汉,羽觞双耳则大多与杯口取平。东汉后期,羽觞双耳虽然还是与杯口平,但杯口两端上翘。

  文中是唐代鎏金蔓草鸳鸯纹银羽觞,1970年出土于西安何家村,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银羽觞椭圆形口,双耳如翼,浅腹,锤打成型。器内外满饰鱼子地纹,器底刻宝相花或团花,内壁饰枝蔓流畅、花繁叶茂的忍冬花4株,耳面上各刻小团花一朵。表腹侧錾有莲花座,上立鸳鸯,配忍冬卷草纹,器腹两端各饰振翅鸳鸯一对,亦有莲座。所有花纹皆鎏金。银羽觞采用了钣金、浇铸、焊接、抛光、镀、锤打、刻凿等工艺技术,做工精湛细巧,纹饰既刻画入微,纤巧悦目,又雍容华贵,大方可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春第一会”特别报道·赤峰篇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科技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一年之计在于春
金英翠萼带春寒
燕子归来杏子花
曲水流斛雅士情
鹿鹤同春万物新
桃红柳绿簇春华